产业禁限目录再调整!精准地“舍”是为了更好地“得”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1-12-03 09:2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12月2日起,《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本次目录修订包括优化调整政策措施和健全完善执行机制两方面的措施,与2018年版的目录相比,一共优化调整了55处政策措施。比如全市层面由原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取消原限制新增低于60平方米餐饮企业的规定,不再简单按照面积大小实行禁限管理;在制造业的相关措施中,增加了对氢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等细分支持。

加上一个括号,取消60平方米的限制,对数据中心的管理不再单纯依据PUE值……千万不要小看括号里加上的几个字,或者修改的一个具体要求,这都是关乎北京产业政策的大事。55处优化调整,无论是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差异化管理,还是优化完善生态环保、城市运行保障、高精尖项目落地等领域,每一处都体现了精准意识,都只为了在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上更加精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疏解这项关乎首都发展的前提与战略任务,必须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无论是2014年版,还是2015年、2018年持续修订完善后的版本,都始终坚持精准导向,对北京新增产业中的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得益于此,截至2021年11月底,7年来全市不予准入业务近2.4万件,目录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的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下降,占比从2013年的25.3%下降到2020年的21%。禁限目录为北京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首都功能无止境,疏解非首都功能还在路上,精准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的步子不能停止。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结合新阶段新形势,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需要与时俱进,相应优化调整。同时,原有目录在执行中也存在管理措施不够精准、理解不够到位和执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有成绩不原地踏步,有问题不讳疾忌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针对产业实践变化和执行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禁限目录进行修订,对北京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

精准地“舍”是为了更好地“得”。出台禁止和限制目录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为了“瘦身健体”,与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制造和污染企业等存量调整措施紧密结合,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政策文件相配合,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助力北京转型发展,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比如,本次修订的目录,在继续严格禁限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北京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般性制造业,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予以细分支持的同时,又对必要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等相关产业予以支持。

推动北京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北京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目录修订为契机,下大力气抓好落实,缩减存量、严控增量,把各方面优势发挥出来,靠精准解决问题、向精准要效益,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