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成了“立讨碗”?政治投机的苦果,只怕你咽不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1-11-26 16:33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最近一段时间,立陶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刷足了存在感,只不过是以一种并不光彩的方式——充当“反华急先锋”。

从纵容“港独”分子在“波罗的海之路”纪念活动上开展政治活动,到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从公然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到妄称中国“用强权胁迫他国”,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波罗的海小国,频频对华发起政治挑衅,甚至在涉台问题上公然践踏“一个中国”原则底线。

众所周知,一个中国原则,既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中国同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早在1991年两国建交时,立陶宛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中明确承诺认可“一个中国”“不与台湾发展外交关系”。白纸黑字,世人共睹。如今,立方公然同台湾当局搞官方往来,甚至为“台独”势力站台,背信弃义,为人不齿。

大是大非不容挑衅,越界踩线也必付代价。作为警告,中方8月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方召回驻华大使,立即纠正错误决定;11月18日,中国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此为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上一次中方采取如此反制措施还是在1981年,对象是荷兰,同样是因为台湾问题;再到今日,中国驻立大使馆因技术原因暂停业务。这一波对等反制,拳拳到肉,既彰显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也诠释了何为“勿谓言之不预”。

可笑的是,就在中立关系被外交降级后,立陶宛还在狡辩,称依旧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也“有权扩大与台湾的合作”,包括建立“非外交使团”。与此同时,其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忙不迭跑去美国“告洋状”, 一面呼吁对中国采取措施,应对所谓“中国经济胁迫”;一面则公开抱怨,称中国制裁后的立陶宛,“经济上十分痛苦,并且麻烦不断”。

受疫情影响,立陶宛国内经济形势萎靡。该国就业服务中心今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失业人口27.71万人,失业率达16.1%。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前8个月(宣布设立“台湾代表处”前),中立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罕见且严厉”的外交降级后,两国投资与贸易往来必将同步降至冰点。到那时,这个欧洲小国将彻底失去其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这份恶果已经初现端倪。立陶宛外长近日吐槽,每隔几天就有立陶宛企业表示在中国的生意停滞了,但自己酿的苦果,指望谁替你咽?

当然,很多人也纳闷:立陶宛为啥走火入魔,成了反华急先锋?俗话说,无利不作妖。立陶宛冒如此巨大风险“蹚浑水”,说白了是在搞政治投机,这背后有美国许诺的好处。苏联解体后,重新获得独立地位的立陶宛迫切希望获得美国的安全保护,而美国也乐意在波罗的海区域收编一个忠诚的马前卒。在2002年访立时,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投其所好,向小兄弟拍胸脯保证“任何选择与立陶宛为敌的人都是美国的敌人”。只不过,这句话虽然印上了立陶宛首都市政厅的外墙,但并没有完全让其宽心。为了获得更大信任,立陶宛利用美国施压盟友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时机,主动交了一份更有分量的投名状,那就是频频打“台湾牌”挑衅中方,以此换取在美国对外战略布局中的一席之地。加之,美国最近给了立陶宛6亿美元的贷款,这个卒子自然更乐意被操盘指使,直言不讳“希望对中国的立场能引起华盛顿的注意”。

立陶宛成了“立讨碗”,战略短视到如此地步,令人啼笑皆非。而以损害中国主权为投名状捞好处,更是一场“投产比”极低的政治豪赌。国际政治理论告诉我们,在大国博弈板块中钻营投机,不是被挤出云霄,就是被压塌洋底,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留一排火山口,有事没事喷火冒烟。而且,立陶宛也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不过是美国对抗中国的“炮灰”“棋子”,换到的甜头何其短暂微薄,但等到被利用完毕,只会被弃之一隅。

最新消息显示,欧盟已经暂停了一项提升与台贸易关系的“秘密计划”,并希望就中欧投资协定与华“重新接触”。可见,为大哥奔走呼号“团结欧洲”对抗中国,也许只是立陶宛的独角戏,不妨拭目以待。


编辑:范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