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同日号外,致敬每一代人的奋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1-10-16 14:25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今天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箭月同框”的浪漫画面传来,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三张不同年份的同天“号外”刷屏网络:1964年、2003年、2021年,跨越时空的同一个10月16日,记录着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见证着国人接续奋斗的坚定步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狂欢的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声东方巨响,彻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开启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003年10月16日,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21世纪启幕之初,浩瀚太空终于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今日,3名“神十三”航天员开始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雷达光学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座舱环境正常”……响彻神州大地的一声声“正常”,让人安心放心,让人无比自豪。

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太空出舱到舱外维修,不断刷新的飞天足迹,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的一往无前。每一项飞天奇迹的背后,都是一代代奋斗者的砥砺前行,都蕴藏着感人至深的精神能量。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之初,工作环境艰苦、科研设备缺乏,加之面临航天强国的技术封锁,可以称得上是一穷二白。老一辈航天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经验就一遍遍尝试,没有设备就“肩挑背扛”,硬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新道路。

再看今日的航天一线,老一辈仍在坚守,新生代光荣接棒;有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向危险排除故障的工程师,也有经受各类极限训练却可能永远无法“飞天”的备份航天员……不忘初心,“以国为重”,一代代航天人百折不挠的心性毅力,发扬奋发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才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逐梦圆梦,有你有我。无论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无数航天工作者的毕生信念,又何尝不是今日奋斗者理当涵养的精神能量?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国家发展为每个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但美好生活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越努力越幸运”“奋斗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正是万万千千在各自领域脚踏实地、敢想敢干的奋斗者,构成了今日中国不断前行的澎湃力量。

“神十三”出征仪式现场,一位小男孩挺直身板向航天英雄敬礼致敬。这一刻,梦想的种子或许已悄然发芽。新时代仍然是奋斗者的时代,心系祖国、赓续精神、砥砺奋进,还有更多星辰大海等待我们抵达。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