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论语|两高报告关注“小案”,让群众感到正义就在身边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1-03-09 18:32 语音播报


锐评

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写入不少典型案例。既有赵正永、赖小民等贪污腐败案,有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被依法判处死刑案件,有被纠正的“张玉环故意杀人案”、“吴春红投毒案”、“韩显辉故意杀人案”等冤错案件,有“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35起陈年命案,有“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案、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名誉权案件,还有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泄露涉疫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权案等案件。

这些案件原因结果各异,性质各有不同,但社会关注度都很高。人们之所以关注,不是因为案件的曲折离奇,更非有破案的神探情结,而是因为这些案件有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可能性,其司法判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司法的信心、对正义的希望。所以,两高将其列入报告,也不只是它们有多强的借鉴价值,而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明确信号: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正义不仅必定要彰显,而且正义就在老百姓的身边。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特别是那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案件,比如高空坠物、窨井盖安全、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个人信息泄露、花样繁多的碰瓷等等,每一次司法介入都给予受害者力量,每一个公正的司法判决都给公众带来希望。关注“小事”的司法才是“大”司法,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称,在寸字寸金的两高报告中,能给“装可视门铃”等留出空间,恰恰反映了越接地气、越能把很多小事做得很好的时候,依法治国才能真正落地。更令人意外的是,报告中甚至还提到了一个标的只有1元的“微小案”。

群众的“小问题”,关系着“大民心”,司法有力度还要有温度。检察机关办理涉窨井盖刑事犯罪106件,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7万件;人民法院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案件134.7万件,多地法院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06.1亿元,依法审理工伤、医保、社会救助等案件,维护劳动者权益……顺应人民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通过大量群众身边的小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才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