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销开脑洞不是拿人开涮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田闻之

2021-02-26 15:07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谁能想到这句不伦不类的话竟是女性内衣品牌的广告?近日,该品牌及其代言人李诞因不当措辞,招致网友痛批。很快,品牌官方和李诞公开道歉,并在平台下架了相关内容。

广告营销大翻车,最近的例子太多。几天前,某奶茶品牌被曝杯子上刻有“官人我要”“皇家马子”“捡篓子”等用语,低俗至极;一个月前,某日用品牌为宣传其卸妆巾,推出如下广告:漂亮女孩深夜被尾随,卸妆秒变“大叔脸”,令跟踪者“丑”退……这些营销创意,和所谓“躺赢”一样,都是在物化女性、贬低女性。

广告营销要开的是脑洞,而不是拿人开涮。这些年,随着商业模式更新,社交营销备受青睐,造梗、玩梗、传梗被视为“不二法门”。但不知何时起,此风越走越偏,为了更刺激、更吸睛、更另类,有人不惜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疯狂试探。其中,有些是无知无畏,心中根本没有那根弦。有些则恐怕是故意为之,企图通过哗众取宠收割流量。甭管香还是臭、红还是黑,反正刷一波存在感。但问题是,当下社会,公众对文化糟粕和腥臊恶臭内容极为敏感,更极为排斥,低俗广告以为抖了个机灵,结果一冒头便被舆论痛击,就是明证。

想要赢得市场,先要赢得口碑。或许也因为如此,每次发现苗头不对,品牌方和代言人的道歉总是来得很快。可“灭火”容易,“反思”太难。从已曝光的案例看,有的把道歉信写成了“自夸信”,也有的刚道歉又翻车,还有的不上热搜不回应。事实证明,寄望于商家自身的觉悟,不太现实。等消费者感到冒犯后再清理,也难免陷入“打地鼠”的尴尬。如何进一步加强把关,将这些“低俗”“烂俗”广告扼杀在公开上架之前,同样重要。在这方面,互联网平台更应该负起责任,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广告广告,广而告之,不仅代表某款产品,也传递着价值观,企业少拿恶心当有趣,对消费者多点尊重,才能少现眼、少扑街。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