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站名改为“神武门”!让市民和游客对故宫更“摸门儿”
北京晚报 | 记者 殷呈悦

2021-01-31 19:37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自2月6日起,北京843个公交站名将做出调整。调整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多年来少见的。取消“特”字头路号,二环路、四环路公交干线启用200、400路号,都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本次调整中,最受舆论好评的,是新站名辨识度更高;最典型的例子是“故宫”站更名为“神武门”,既尊重了历史,保留了故宫传统元素,又照顾到市民出行目的地准确辨识,实现了故宫各宫门公交车站命名参照规则的统一。

据报道,北京公交集团《关于公交站名规范方案的通告》,在2020年12月向社会公示并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共收集到895名热心市民提出的6200余条具体建议。其中,“故宫”站是乘客提意见建议数量最多和最为分散的站名,热心市民朋友提出了“神武门”“故宫神武门”“故宫北门”“故宫出口”“景山南门”等多个命名建议。该站命名于上世纪50年代,市民和游客到访故宫,很多都在此站下车。但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实行自南向北的单向参观路线;作为游览流线的出口,神武门只能出不能进。这样一来,许多游客便遇到了在“故宫”站下车后,还要绕到故宫博物院南侧才能进入参观的不便。两个故宫入口相隔较远,游客常常吐糟。

正视游客诉求,接受乘客意见,将“故宫”站更名为“神武门”,将目的地描述得更精准了,可以避免游客误会站牌下错车,体现了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没有采用“故宫出口”等其他站名,而是参照宫门毗邻车站的命名方式,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命名原则,突出了文化遗产的传统特色;“神武门”与“东华门”“西华门”等站名遥相呼应,呈现出公交站名的鲜明次序,既便于乘客记忆,又彰显古都风韵。这样的命名原则,遵循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保留传统地名”的要求。一个小小的公交站名,既要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又要最大程度地留住历史印记,折射的是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

城市的变迁更新着道路交通的面貌,交通的动态衡量着城市的活力与幸福指数。公交作为北京交通运行中的重要组成,每一条线路的规划和变动、每一个站名的保留或更迭,串联起的是北京的大街小巷,更是城市的历史沿革。不仅“故宫”公交站,细看本次公交站名的规范方案,大多印证了这一规律。比如将位于交叉口东西两侧的“知春里东站”,一个保留原名,另一个更名为“白塔庵东”,是因为该路口经拓宽后,东西两侧的同名站位相距甚远;而将“东三旗南站”调整为“地铁天通苑站”,“廖公庄东”站调整为“地铁廖公庄站”,是因为这些公交站周边有了地铁站这一更明显的标识物,所以被优先调整为地铁站名;将“东花市大街”恢复为“铁辘轳把”,“龙潭路西口”调整为“东四块玉”,是因为现状站名指代相对模糊,优先调整为传统地名,可以延续更多老北京的记忆。

数以万计的公交站牌,是停驻路边的别样风景,是城市历史地理的有形注脚,理应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体现首善之区的治理水平。期待公共交通领域有更多细节上的完善,让乘客感到贴心,让城市更具魅力。


编辑:殷呈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