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加“惜”,让婚宴成为制止浪费的突破口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张砥

2020-09-21 17:0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现在正是“金九银十”的结婚旺季,每到周末,各大酒店的婚宴都排得满满当当。但记者走访时发现,宴席就餐仍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笑语欢声,宾客散去,独留下满桌的鸡鸭鱼肉、果盘糕点,大碗大盘,甚至有的整桌都没动几筷子,看来着实让人心痛。

结婚是人生大事,办几桌喜宴招待亲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也正是基于这份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与三五成群的小聚相比,婚宴酒席的性质更为特殊,也更易导致不必要的浪费。从主家角度看,婚宴是新人高光一刻的见证,绝不能丢了面子。面对送来祝福的亲友,宴席档次就是重视程度,宁丰勿俭、宁剩勿缺,才说得过去。从宾客角度看,虽然剩菜满桌看着可惜,但毕竟是别人家摆的宴,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打包实在丢人。为了虚无的面子,浪费一大桌好饭,这样的情感“绑架”,正是婚宴浪费屡禁难绝,更愈演愈烈的深层动因。

“吃一半倒一半”,婚宴浪费是餐饮浪费的集中体现,不仅在于其量大面广、触目惊心,更在于透过这满满一桌,能够体察到推进“光盘行动”的诸多现实痛点。比如菜单“一刀切”,不少饭店都对婚宴制定套餐,宴请者只能选价格档次,而每个档次的菜量都远远“超标”,“一桌80%都是肉菜,太腻了,看着就饱了,根本吃不动”。比如餐食“太难吃”,为了确保饭菜及时上桌,不少饭店对婚宴采取的都是套餐成品“再加热”模式,菜品热得快凉得也快,没有色相、口感欠佳,自然难有食欲。再加上婚礼现场往往都有繁复的各种仪式,“仪式不完不发筷子”,结果众宾客只能看着越摞越高的餐盘碗碟无所适从,最后那些被压在下面、推到里面的菜只能被迫“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制止婚宴浪费,不仅是餐桌上的那点事,更意味着一整套已成体系的利益链条、规制程序的深度革新。

婚宴不能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而应当成为力倡节俭、反对浪费的突破口。如果说面子文化裹挟下的人情世故一时半会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根本扭转,那么附着于餐桌之上的诸多环节,却是可以立行立改、即时见效的。一方面,需要给繁杂的菜单“减减负”,既然婚宴都要提前预定,那就不妨将点菜的自主权交给顾客,引导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搭配菜品,不贪多不求“硬”。一方面,需要给饭菜的质量“加加码”,不能因为是大桌包餐就糊弄事儿,饭菜可口,食之可心,对饭店本身来说也是一个积攒口碑的过程。此外,也要注意配好公勺公筷,减少大家打包时的内心纠结。纵然这每个环节的改变都意味着“更麻烦”,特别是面对几十桌同时起菜的压力,饭店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感,但如果置身反对浪费的大环境下审视,这同样是店家自我加压、发展升级的契机,应当抓住,也值得抓住。

从更长线的视角看,移风易俗的关键还是要突破“面子”的羁绊。宴请者不刻意追求花里胡哨、大而无当,出席宾客也要放下心理负担,该打包打包。如果婚宴能做到盘光碗净、人走桌清,那必将成为节约风尚的一面镜子。“光盘”不丢份,浪费才可耻。厉行节约,喜上加“惜”,这样的婚宴自然皆大欢喜。


编辑:张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