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农的筐里,不容奸商塞进烂果子
北京晚报 | 评论员 侯江

2020-08-10 09:06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产品是农民们用辛苦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看到电商平台上各种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多少人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扶一把。这本是一种善意的传递,却屡被一些无良商家利用,不少消费者用爱心换到的,竟然是烂果。

据报道,最近不少杭州网友曝出,自己网购的爱心助农水果,非常“烂”。不管是黄桃还是布林,不仅货不对板、缺斤少两,更糟糕的是不少腐烂变质了。本想出份力帮助果农菜农,没想到竟有不良商贩竟然打着“助农水果”的旗号,贩卖低劣农产品。有过此类遭遇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以后不愿意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直接从田间地头购买农产品,是很多网友的偏好。特别是在爱心助农建议的感召下,一来可以买到放心产品,二来可以帮助菜农果农增加收入。但经常网购的人会发现,点开有些爱心助农的链接,一般都强调水果囤积滞销,准备低价出售,文案都差不多,并且都配上一幅老农满脸愁容的照片。这名善良质朴大爷的求助照片,网友再熟悉不过。当这位老大爷一会儿卖草莓、一会儿卖香蕉、一会儿卖桔子、一会卖辣椒,甚至卖起了文房四宝甚至计生用品的时候,网友们不禁怀疑:是不是有无良商家盗用这位老大爷照片,利用网友对善良质朴农户的同情,推销积压产品从而获利?众多网友的遭遇以及媒体的报道表明,确实有商家打着爱心助农的幌子,实现清库存、牟利润的目的。

爱心助农被骗,已经不是新闻。几年前,就有媒体曝光过购买爱心蒜、爱心鹅蛋、爱心姜被骗的事实。相同的骗局一再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举证难、让商家赔偿难,再加上案值不大,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大多放弃投诉,自认倒霉。作为助农水果销售的阵地,各电商平台负有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责任,应该实行更严格的准入和审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助农渠道,要帮助果农销售更多的好果子,也要及时清除混进来的“烂果子”;既让果农不愁卖,也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水果。

打着助农旗号贩卖劣质农产品的商家,伤害的还不止是消费者利益;对于身处困境、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户,也无异于污名与构陷。不仅消费了社会的善意,侵害了果农的形象,诈骗行为也触犯了法律。社会爱心不容亵渎,法律规则不容无视。网上市场不是法外之地,对策划骗局牟利的商家,监管部门更要逐一查证,予以警告与必要处罚,不容烂果子再伤消费者的爱心。


编辑:侯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