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因防疫而来!讲卫生,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0-04-07 08:19


锐评

4月4日,大兴区庞各庄镇社区居民举行大扫除活动。

北京市爱卫会日前决定,4月份在全市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月活动期间,将重点开展宣传动员、全面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关注居家环境和工作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创建国家卫生区镇等工作。要求各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扩大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人人参与健康北京建设,人人共享健康北京建设成果。

卫生运动之前为何加上爱国二字?讲卫生和爱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很多人心中有此疑问。遥想当年,1952年3月,正是为了领导反对美国的细菌战,才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由此而来。可见这一运动与防疫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不少人因为对历史缺乏了解,又没有直观感受,可能对这一运动的意义出现认识模糊。新冠疫情暴发后,相信很多市民终于明白个人卫生与国家的关系,懂得卫生之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原来,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真的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因为没有患病后戴口罩的习惯,而又缺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意识,才在初始阶段给病毒创造了大肆蔓延的机会;在疫情初期,正是很多人不以为意,毫无顾忌地聚会聚餐,推杯换盏、亲密无间,才导致了一起起聚集性疫情发生。直到现在,仍有人自以为刀枪不入,沿袭着旧有的不良习惯,公共场合不戴口罩,随地吐痰;甚至一些地方刚刚降低疫情风险等级没几天,有人便迫不及待地扯下口罩扎堆打麻将、聚餐、游玩,故态复萌,更可见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以及好习惯的养成之难。

也正是因为新冠疫情,不得不调动整个国家的力量,动员全国人民,打起了人民战争。仅以向湖北增援的人员为例,人民解放军、中央和国家部委、各省区市就派出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人员,19个省区市还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全国范围内基本阻断疫情传播的成绩,见证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但也应该反思,如果卫生条件再好一些、卫生习惯再强一些,卫生标准再高一些,是不是可以减缓和降低疫情的严重性,是不是感染的人数能够少一些?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事业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讲卫生是一种健康习惯,更是一种爱国力量。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开展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