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手术刀,就要提前夺下暴力伤医的刀子
北京晚报 | 作者 张丽

2019-10-24 21:39


锐评

 

10月22日上午,甘肃省人民医院一名女医生在医院遇刺身亡,犯罪嫌疑人曾在该院就诊,遇害女医生为其主治医师。消息传出,舆论震惊,痛惜女医生的不幸遭遇,也对暴力伤医极为愤慨。昨日,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作出批示,要求做好家属的安抚和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公安机关要尽快侦破案件,依法严惩凶手,起到震慑作用。
从报道中可知,被害的女医生是业务骨干,且正当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之时。她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的下乡扶贫,对未来满心期待。然而这一切猝不及防地终结于凶徒的刀下。令人叹息的是,近年来,南京社区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都有医生遭受患者袭击身亡的惨痛案例;仅仅去年,就有北大医院恶性伤医、武汉中南医院医生被刺等十多起案件。
每一起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都让全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保护医护人员权益这个老问题。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怎么可以在担惊受怕的氛围中工作?医患双方本是“利益共同体”,共同面对的“敌人”是疾病,患者哪能与医生为敌?如果对医疗不满意,就要对医生拳脚相向,甚至动刀子,那不仅病看不好,还会因为违法吃官司,无视医生生命,也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如果医院的安全环境得不到有力保障,如果自身安全得不到保护,医生又怎么可能安心为患者看病?
客观来说,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不排除某些医生自身确实有瑕疵,医术有待提升,医德有待提高,产生医疗纠纷也是难免的事。但综合历年来的暴力伤医案,患者对于“看病”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偏颇,因此在看病过程中与医生发生过争执,则是不争的事实。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百分百治愈,很多疾病的治愈程度也有不同理解,如果对医生治疗过程及疗效产生疑问,或者因为医疗带来身心痛苦,最理智的做法,是和主治医师深入沟通,调整医疗方案。即便认定医生误诊,要么向医院投诉,要么诉诸法律,哪能自行裁决?
眼下,很多地方引入第三方调节医疗纠纷,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备受关注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去年也已经实施,医疗纠纷有了依法依规的指引,更在一些环节上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有了法律法规撑腰,越来越多的医院摆脱了早先一味息事宁人的姑息做法,采取主动干预、及时处理、积极跟进的措施,平时主动保护员工,出了事也能做到及时发声、表明立场。
当然,要彻底让医患关系得到改观,还任重道远;治疗暴力伤医的顽疾,还需要再下猛药。保护手术刀,就要提前夺下暴力伤医的刀子。个案无法避免,旧的恶性循环必须打破。长远来看,一方面要加紧调整现有的医疗制度,让更多的资源下沉到更广泛的地区,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民众医学素养的教育,让更多的人知道手到病除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病,不是花了钱就肯定且必须能治好。而生命,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的,都需要一视同仁地敬畏和尊重。当然,针对每一起暴力伤医案,必须零容忍,以严惩达到震慑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