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媒体融合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亮相
新华网

2021-11-30 13:45 语音播报


时事

以“创新:技术赋能”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近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网络媒体技术发展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涵盖媒体融合与传播、传播内容认知、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超高清视音频呈现制播等领域的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项目路演形式呈现了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新产品、新成果、新气象。

“大家好,我是小诤,这里是新华社火星分社。”新华社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背靠这颗辽阔浩瀚的红色星球,在一段视频宣传片中向观众们打着招呼。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华融媒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姗娜在论坛上做了以《蓄力融合生产,探索未来空间》为主题的演讲,她介绍,小诤和火星场景是实验室正在推进的下一代互联网平台原型项目,也是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突破和聚焦新闻应用场景大胆创新的成果。

小诤的诞生,是基于先进计算机图形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实践,也是面向下一代沉浸式数字场景——元宇宙/超级数字场景/3D互联网开展的前瞻性探索。她肩负着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媒体发展路径和模式,在互联网进化中掌握主动”的光荣使命。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华融媒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姗娜路演中

徐姗娜表示,小诤不仅是一位主流价值观虚拟偶像,也代表着面向未来的探索。“这与时下大热的元宇宙概念密切相关,也有人叫它3D互联网、全真互联网,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件事:互联网的未来。有了数字人、数字世界,还要有互动。除了自然语言处理外,研发团队也在探索情绪感知等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数字人、虚拟偶像风靡的背景下,我们希望用小诤这个超写实数字形象连接更多年轻人,传递更多正能量。”

徐姗娜说,实验室现在做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是要把未来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要素进行整合,从底层软硬件、数字环境的构建到工具层的UGC、PGC创造,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创造、资产生成以及三维引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媒体融合能走多远。

徐姗娜还介绍了实验室开发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技术,这一技术已在全国两会等报道中成功应用,拓展融合传播新场景。5G全景声智能音频技术深入应用,持续赋能融媒产品制作。实验室还首创“卫星新闻”报道样态,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创全新报道视角,提供内容创新利器。

其他三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创新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分别以《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8K超高清电视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白泽”跨模态智能搜索引擎项目发布》为主题进行了成果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路演进行线上点评,倪光南说:“实践告诉我们,国际先进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必须把创新的主动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在媒体融合领域同样要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点评说: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音视频的智能化生产工具的研制,运用5G全息成像技术开展的异地同屏访谈,首创的卫星新闻的报道形态,还有数字记者、数字航天员小诤的推出,这些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创新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新华社的竞争力,提升报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技术赋能的重要实践。


编辑:康琪雪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