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连续下降9个百分点,“大同蓝”为什么这么蓝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2021-09-04 22:56 语音播报


时事

初秋的大同,天蓝地绿,清爽怡人。远处,从北京开来的高铁列车呼啸而过,90分钟,就到了位于市区的大同高铁站。

“来给我拍一张与‘大同蓝’的合影!”北京潘家园古玩店商户李女士一出高铁站,就被头顶上蓝莹莹的“大同蓝”吸引了。她说:“特喜欢这‘大同蓝’,蓝得纯粹、清爽、持久。将来我也要在大同买房置业。”

大同古城公园绿意盎然。

“每年11月、12月是大同传统的旅游淡季,自从有了‘大同蓝’,大同的冬季旅游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主要是京津冀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以2016年冬季为例,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游客占当季总游客量的38%,自驾游、自助游更加火热。”大同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同蓝”已经成为大同市旅游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名片。

“大同蓝”为什么这么蓝?

“刮骨疗毒”:PM2.5连降9级

大同图书馆

在“大同蓝”映衬下,城市乡村到处迸发着勃勃生机。御河两岸鸟语花香,白登山上绿翠葱茏,街心公园传来市民的歌声:“笑盈盈望一眼头顶上的天,爽朗朗喊一声大同蓝。城墙上的塔,鼓楼外的燕。文瀛湖的水、悬空寺的山,大同的风景大同的美,如诗如画离不开蓝莹莹的天……”

曾几何时,“煤都”大同是“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的“黑城”——2001年,大同市二级以上天数仅为49天;2003年至2005年,全国十大污染严重城市名单中,大同连年“榜上有名”……

2004年起,大同市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治理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大同市区御河两岸美景如画

2013年至2016年,大同空气质量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一,特别是2016年,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拥有了“大同蓝”。2017年,大同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同蓝”成为北方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功典范。北京日报2017年3月3日曾以《京西,那片“大同蓝”》为题进行了采访报道,使“大同蓝”美誉在京城不胫而走。四年后,当记者再次走进大同,这个昔日的网红“蓝”依旧纯净地挂在天边,当地人自豪地告诉记者,2017年至2020年,大同空气质量连续4年仍然排在全省前列,每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0多天!

数据显示,全国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以下单位均同略),比2015年下降了28.8%。大同2020年PM2.5浓度是31,2015年是40,2016年降到37,2017年降到36,2018年降到35,2019年降到32。从2015年的40降到2020年的31,这个数字连续五年稳步下降9个百分点,降低幅度达22.5%。

绿色基底:托起“大同蓝”

大同火山地质公园

“这几年树可真没少种,你看这满山的树、满山的绿多好啊!树绿天蓝,空气也好。”在阳高县大白登镇大泉山村,67岁的村民李建明深有感触地说。

站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最高点——仰佛台上,映入眼帘的是“天色幽蓝似锦缎,山势延绵绿如帘”。可曾想到,脚下曾是堆放着275万吨煤矸石的矸石山……

“从绿地要蓝天”。近年来,大同市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以大同绿筑牢“大同蓝”。2008年至2020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点多面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格局,大同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6%、39.15%和16.39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5900多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大同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实施方案》等陆续出台实施;12369环保热线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构筑生态环境保护群防群治网络……

截至2020年秋冬,大同市新增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全市10个区县13.05万户完成清洁取暖,全市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8609辆;露天矿山已完成修复任务6.78万亩,占全部修复任务的78.7%。

浑源县神西湿地公园

在浑源县,总投资1亿多元的大型水利工程——河湖连通一期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湿地环境。

远远望去,位于灵丘县的唐河自然保护区像一块翠绿的翡翠,镶嵌在草地上,泛着波光。“过去,唐河水质污染严重,近年来,灵丘县要求唐河流域内企业污水100%回收利用,严禁排入唐河,有效地保证唐河水质还清。”大同市生态环境局灵丘县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县还对灵丘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并对沿河村庄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经过持续治理,如今,这片水草丰满的湿地,更吸引了黑鹳等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衍。”这位负责人高兴地说。

撑舟桑干河 李毅 摄

大同的水污染防治对京津冀工农业生产、居民饮用水安全和生态修复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大同编规划、批项目、争投资、抓建设,绘就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治理修复蓝图,实施以御河、十里河为代表的“七河”(御河、十里河、桑干河、唐河、口泉河、南洋河、甘河)生态修复工程,为“大同蓝”保驾护航。不仅有效改善了大同市就地起尘、水土流失严重的脆弱生态,更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和水源涵养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协同发展:为北京送碧水清风

早在2015年,大同市、乌兰察布市、张家口市组成“乌大张长城金三角”抱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京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紧接着,清华高科技氢燃料公司、华为(大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清华启迪大同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北大1898(大同)众创空间等企业纷纷落户大同开展合作共建。

在大同市御河东路,一辆身披蓝装的氢燃料公交车缓缓驶离站台,与许多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一同汇入滚滚车流中,留下的只是几滴清水。近年来,在北京等地帮助支持下,2018年,大同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投产;2019年,大同首座加氢站投运,如今,在大同随处可见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全市1096辆公交车、4625辆出租车全部成为采用新能源车辆或清洁能源车辆。

在广灵县有个京同合作捍卫大同蓝的项目——大同农村地区生物质燃料清洁取暖改造工程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9年,大同市投资1.15亿元与北京启迪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全力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的农村清洁供暖体系。目前大同已建成10多家生物质燃料生产厂,每年可生产玉米秸秆、柠条燃料共6.9万吨。项目完成后,可转化利用玉米秸秆8.28万吨,减少散煤使用6.438万吨。

流经大同市区的御河、十里河在东郊相遇后汇成桑干河,一路奔腾向东,汇入“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近年来,晋蒙京津冀永定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大同册田水库每年为北京官厅水库提供3000多立方米的清洁水源……

最近这几年,北京的PM2.5浓度从2015年的80降到了2020年的38,降低幅度达52.9%,北京蓝也逐渐成为常态。这背后是各地区、各方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结果。

“大同将继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北京输送碧水清风,当好首都后花园。”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说,作为山西向东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的“桥头堡”,大同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合作,把大同建设成为京同合作互助创新实践区、首都科技创新初创地、科技教育合作承载地、高端高新产业转化地、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地和绿色生态屏障涵养地。大同将把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的主平台,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大数据、通用航空、文化旅游六大产业,把更多的京津冀人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引进大同、留在大同。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