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冲刺,鸽笼该不该留?记者实地探访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瑶 张骜 方非

2022-11-18 14:34 语音播报


热点

登上鼓楼俯瞰,中轴视廊纵贯老城,壮美开阔;眼前鸽群盘旋,鸽哨悠扬。但难免有一些违和的建筑闯入眼帘——屋顶上各式各样、杂乱分布的鸽笼。

中轴线申遗文本将于明年2月1日前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申遗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壮美中轴遇上杂乱鸽笼,怎么办?目前,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近日记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地探访。

鸽子在钟鼓楼上空盘旋。

■现象

鸽笼与中轴视廊格格不入

长7.8公里的中轴线,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梁思成先生曾由衷地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从鼓楼南望,近前的地安门外大街车水马龙,高大的行道树树冠相交、绿意盎然,两侧或古朴或现代的店铺、青砖灰瓦的平房院向东西延展,散发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然而,当视线拉近,定睛细看,总能看到一些违和的建筑,各式各样的鸽笼就是一种。它们是鸽子们的家,每天清晨,主人登上屋顶、开笼放飞,鸽子们在空中盘旋飞舞,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神韵。

同时,它们也是与中轴视廊景观不协调的部分:通常搭建在平房的屋顶,一般为方形,大小不一,有的高出屋脊、有的宽超屋面,“杂乱的鸽笼挡住了四合院的女儿墙、蝎子尾,也盖住了清水脊和层层青瓦,很遗憾、很不和谐。”一位老城文化爱好者在社交网络发言,引发点赞热议。

鸽笼的颜色更是各异,蓝、绿、灰、白各凭喜好;用料也不相同,有的是粗劣的钢丝网笼,有的是盖了石棉瓦的简易房。这一切,与青砖灰瓦、古香古色的中轴视廊整体景观格格不入。

■发现

鸽子是中轴线活态文化的体现

鸽子对于中轴线申遗意味着什么?究竟要不要留住鸽笼?两年来,这一直是庞书经和他的同事思考的问题。庞书经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所所长,负责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

他们首先从历史溯源入手。“据史料记载,盘鸽赏鸽盛行于明清两代,以北京为中心。明代皇族、官员、商贾都有蓄鸽的爱好,还有《鸽经》这样的系统著作,清代皇族及八旗贵胄承袭了这个宫廷雅好。清末,鸽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盘鸽听哨逐渐成为老北京生活休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庞书经说。

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构成要素非常复杂,既有故宫、天坛、前门等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遗址等,也有非文物建筑、其他物质形态载体,如北京雨燕、鸽子。

北京雨燕是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它们已在正阳门上筑巢600多年,是正儿八经的中轴线“原住民”。“和雨燕一样,鸽子也是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悠扬的鸽哨是北京城市的声音,钟鼓楼的飞檐翘角也曾是野生鸽子的乐园,‘楼鸽翔集’更是中轴线的历史记忆。”经过系统研究,庞书经团队认为,鸽子是老城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是中轴线景观价值的侧面体现。国际社会也支持倡导保护活态文化,因此中轴线上要留住鸽子、留住鸽哨声。

在青砖灰瓦间歇脚的鸽子。

■破题

鸽笼“样板间”不受待见

从2021年初春,东城区、西城区陆续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聚焦申请式退租、第五立面修缮、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街巷建筑立面恢复等。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顶,是中轴线景观视廊美丽画卷的底色。鸽笼治理成为第五立面修缮的重要内容。

在西城区什刹海阜景街指挥部里,放着一个鸽笼,出自庞书经和其团队成员之手。提升项目刚启动时,他们结合中轴线第五立面景观视廊要求,按照“高不过脊”“宽不过屋”的原则,制作了这个鸽笼“样板间”。

鸽笼高一米四,分为上下两层,边角处略带弧度,精致而美观。然而,精心准备的“景致”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十几位养鸽户参观后发出了一致的声音:不同意。

“没一户同意,大家都说不行,我都蒙了。”对此,庞书经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果还是出乎意料。针对方案的解释一点没用上,一致否决让他下决心亲自入户,了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庞书经和团队成员敲开了旧鼓楼大街周边胡同里的一户人家。一进院子,大大小小的鸽笼让他吃了一惊。粗略一数,院中鸽子超过200羽,黑、白、灰俱全,咕咕的声音交织出特殊的旋律。

“您是史大哥吧?我们是设计团队的,来找您商量鸽笼改造的事。”庞书经仰着头,和屋顶的“笼中人”搭话。只见对方个头不高,身体清瘦,正熟练“伺候”着身边的鸽子:一手轻抚羽毛,一手送上美餐,任凭鸽儿在手心啄食。

这位“饲养员”叫史勇涛,是鼓楼下有名的养鸽人,养鸽足有40年,是位地道的行家。庞书经心里门儿清,想搞清“样板间”的问题,先得问问史大哥。

“咱们这次改造,是为了让中轴线第五立面更加美观,也想给各位养鸽户设计出精致美观的新鸽舍,样板您看过了吧,帮着提提意见吧。”一边说,庞书经一边把设计图递给史勇涛。没想到,简单扫了几眼,老史连连摇头,“你这笼子太矮了,看看我这个。”

顺着梯子爬上房顶,身在笼中,庞书经才意识到自己的设计有点想当然了。庞书经身高超过一米七,在老史家的鸽笼里也能挺直腰杆,两米左右的鸽笼高度让人与群鸽丝毫不拥挤,甚至悠然而有野趣。

“怪不得高度一米四的鸽笼大伙儿都不同意,人进去直不起腰,没法饲养鸽子。”庞书经脱口而出。“可不么,你看我个头不算高,还得弄两米多呢,得给人和鸽子都留足空间。”一番交谈,庞书经开窍了,笔记本上记录下一条又一条,都是这位40年养鸽户的亲身经验。

史勇涛和新鸽笼。

■改造

让新鸽笼融入中轴线第五立面

“一方面要控制鸽笼的高度,一方面要满足养鸽户的操作需要,我们得想各种办法找到一个兼顾的方案。鸽笼坐落的房屋如果能降低就降低一点,平的笼顶改成坡顶,也能削弱体量感。除了高度,我还了解到老城区的鸽笼不适合直接采购,而是要像拼积木一样采买零件自己组装。而且和咱们人住的房子一样,内部需要很多功能分区。”有了老史的指点,设计团队陆续细化出了巢笼区、网笼区、跳笼区,还准备给鸽子们增加“阳台”“健身房”。

明确了方向,调整了设计,庞书经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邀请养鸽户参与到鸽笼的改造和设计中,在符合第五立面整体风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大家的愿望。

这不,听到这个信,史勇涛带头参与,亲自设计了自家鸽笼的“阳台”部分。同时,也为了贴合片区风貌的要求,他同意对鸽舍坐落的建筑进行降高。最终,老史家的新鸽笼高度虽比原来有所降低,但仍能够方便出入。鸽笼内外焕新,全面升级。不仅结构材料耐久,而且表面刷上了亚光防水漆,旁边还有安全护栏,人伺候鸽子的时候倚靠着围栏更安全。为了与周边屋顶风貌更协调,鸽笼顶部从平顶改成了不积水的灰色坡屋顶,雨水可以通过檐口的集水管一直排到院外路面,实现了扰动小、代价少、居民满意。

如今,站在鼓楼眺望,老史家的屋顶鸽笼已经和中轴线第五立面融为一体。每当旭日东升,鸽子伴着鸽哨声在钟鼓楼间盘旋,颇为灵动。

“我们养鸽人能为中轴线申遗出把力,让更多人了解、感受这种特有的老北京文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史勇涛说。

目前,像史勇涛一样,钟鼓楼周边不少养鸽户正在陆续用上舒适、方便,与中轴线景观视廊和谐相融的新鸽笼。“但这并非一蹴而就,后续的鸽笼维护保养仍旧值得关注。希望伴随中轴线申遗,能推动老城基础生活设施不断改善,物业管理品质持续提升。”庞书经说。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