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引来珍稀鸟,千年古运河,满目是新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白继开

2022-09-22 13:05 语音播报


热点

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2号码头,汽笛长鸣,“拥军号”游船缓缓起航,二层甲板上的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镜头里,北运河碧波荡漾,东岸垂柳枝繁叶茂,掩映着古香古色的凉亭,西岸现代感十足的商务楼宇鳞次栉比,仿佛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承担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流经河北香河,入天津汇入海河,在北京境内长约41.9公里。北运河位于“九河末梢”,承担着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尽管长年有水,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北运河的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

“那会儿这河也窄,有淤泥,特别臭,尤其一到下雨天,上游的水排下来之后,这河道里的水都是黑的。”今年51岁的叶全新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也是有着27年工作履历的“老水务”。老叶对北运河的污染情况印象深刻,“工作人员巡河,走在跨河桥上,都得捂着鼻子干活儿。”

北运河流域的治理对整个北京城的水生态环境都至关重要。进入本世纪后,北运河打响了“还清战”,尤其近10年来,变化更加明显。

“流水不腐”引来珍稀鸟

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科负责人王子龙介绍,自2013年起,北京市连续实施3个“三年治污行动”,开展“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截污治污,北运河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消减入河污染源。同时,自2013年后,视河道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清淤整治,并进行北运河综合治理、宋庄蓄滞洪区建设等,帮助水质还清。

2017年起,北运河管理处还对河道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在河道两岸裸露绿地种植乔、灌、草等不同种类的绿植。大量补植水生植物,如菖蒲、芦苇、香蒲、水葱、鸢尾等,并通过开展增殖放流、科学修剪水草等方式,推动“水下森林”的构建,不断完善水生态系统。同时运用生态手段试点改造硬质护砌,逐步向生态护坡发展;通过细水急流、每日闸门轮调、潮汐式穿流等生态调度措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让北运河的水“活”起来,实现“流水不腐”。

如今,北运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水生植物已多达26种,鱼、虾以及贝类等水生动物60余种,还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其中还有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品种。

老居民眼里“处处是新景”

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北运河管理处与通州区水务局联动,一方面持续加强黑臭水体及污水直排治理、管理,一方面开展河道巡视,巩固整治成果。

“除了街道级河长每月定期巡河,我们还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有两支队伍专门负责对辖区河道进行每周巡视,清理河岸垃圾、河面漂浮物等。”通州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佳佳介绍,近期,街道还对千荷泻露桥上下游河段的滨河路路面重新进行了铺装,将原有的鹅卵石路面更换为石砖路面,更加平整,方面市民骑行、散步。

“为了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2012年以来,我们对甘棠闸、榆林庄闸进行了拆除重建,并开展了北运河干流水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的能力。”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工程管理科负责人杨海龙介绍,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来,市水务局也提出了“通州堰”分洪工程体系的建设,比如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通州堰”分洪工程体系建成后,可将北运河的防洪能力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自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北京一直在重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19年10月,重获新生的北运河实现从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河道的正式通航。去年6月26日,从甘棠闸至市界全长28.7公里的河道也实现了旅游通航,重现了当年的漕运风采。今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京冀协同发展再进一步。

“今年中秋节,我和老伴儿体验了一回游船,在河边住了快20年,现在看北运河,处处都不一样,处处都是新景色!”通州区通运街道运河园社区居民刘老先生兴奋地说。这条满载两岸居民回忆和期盼、传承厚重漕运文化的千年古运河,正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李振明 摄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