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名家新春寄语: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北京日报

2022-01-24 06:58


热点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书写2022新篇章

李君如

我们满怀党的百年华诞带来的喜悦之情,大踏步地跨入了2022年。站在过去与未来之历史交汇点的2022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书写属于今天的民族复兴新篇章?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202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第一个10年。新时代需要新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生动而又鲜明地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是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下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下创造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下创造的;而今天我们正在奋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则是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下创造的。在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一个10年迈向第二个10年之际,依然要保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在自信中自强,在守正中创新,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书写2022新篇章。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2,肯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我们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的国际大环境严峻挑战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激励我们:“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是何等宏大的气概而又何等清醒的认识!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2022的新任务,我们唯有“踔厉奋发”,才能斗志昂扬、勇毅前行,开创新局面;面对2022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我们唯有“笃行不怠”,才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创造新辉煌。

党和国家是这样,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这样,应在历史大潮中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都应该牢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这16个字,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2022新篇章。

(作者为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中国道路新风采 理论研究新空间

陈晋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感觉。去年,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今年,是新时代中国砥砺前行的第十个年头,中国共产党还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又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的奋斗成就,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未来行程,包含着多么丰富深厚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理论界去思考研究、去探讨总结、去阐发宣传。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五个重大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这五个重大课题,既有实践指向,又充满理论内涵,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所有的研究,实际上都是为了让人们在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深刻,其面貌越来越生动具体,其特点越来越鲜明突出,其影响越来越广泛深远。由此,中国道路的发展前行为理论界展示出来的学术空间,不仅更加宽阔,也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把新时代理论创新面临和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概括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说,这是当今理论研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三大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展开,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的角度,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角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角度,从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更加细化的研究。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迎接新文明复兴 促进新人文主义

叶小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纵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要判断、要谋划、要赢得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肩负起迎接新文明复兴、促进新人文主义的时代使命。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动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构成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善于以大历史观环顾世界。以往,决定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国主导,甚至是霸权;如今,基于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关系范式正在走向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和平与稳定。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虽然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极端膨胀的个人。面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遗留下来的膨胀了的个人,新的文明复兴,要建造和谐的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既巩固第一次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积极成果,又要对其过分的运用有所克制。

当西方文明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文明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就是新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就是新人文主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起迎接新文明复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把握住新人文主义的话语权,使冷战战略、冷战思维彻底成为历史,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就为中华民族赢得和延长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作者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的哲学穿越

韩庆祥

这是“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2022年,是需要哲学立言的时代。人们面对的问题,感知层面是日常问题,认知层面是科学问题,理性层面是哲学问题,需要哲学反思。

从中国成功寻求解释框架。讲好中国成功的哲学故事,就要从中揭示中国发展逻辑及其具有本源意义的系统结构,进而从中寻求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方案。中国发展逻辑,以“党的领导力量-人民主体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动力-平衡-治理”“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工作重点”“单向度突显-全面性展现-协调性彰显”等表达出来,蕴含“以党的领导力量为主导的人民主体力量、市场配置力量、社会动员力量、文化凝聚力量、生态滋养力量、世界和合力量”构成的系统结构,称“系统力量结构论”,它具有本源意义,是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方向,也是一种哲学解释框架。

从中国道路寻求人类文明。中国道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人类文明是中国道路的内核,哲学是文明的灵魂。文明与“人”相关,它为个人“立法”,为他者立德,为人民立言,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为世界立太平,它尊重自我,但超越自我,关怀他者,注重“我们”;文明与公平正义相联,“公平”强调衡量标准上坚持“同一尺度”,“公正”侧重价值和伦理评价及其正当性,公正必须是公平,公平未必都是公正;正义即公平和公正有机统一。

从不确定寻找确定。“两个大局”交织及导致的“世界动荡变革”“不确定”,构成21世纪的时代特征。不确定显得信仰更加重要,信仰因不确定而强调,因确定而建立。哲学要在不确定和确定之间发挥作用,既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厘定事物边界,否则便是模糊,也要超越边界,否则易画地为牢;哲学因多而归“一”,不然会分化,也不忽视“多”,不然会导致某种“固化”。

从对“是”的追问确定“干什么”“怎么干”。对人类活动进行哲学追问,无非解答四个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四个问题分别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方法论有关。“是”回答事物之本质,具有本体论意义。一些人对“是”什么没有自觉,结果使“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难以归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解答的时代课题,其提问方式皆为“是什么、怎么干”。其启示是:做事之前首要搞清楚“是”什么,之后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从小局见大局。每个人都处在“小局”处境中,易形成培根讲的“洞穴假象”,即“井穴思维”,它把自我罩在井穴思维之笼中,以“井穴思维”观世界、看事物、对他人。所以会出现从“我的处境”看是对的,而在整个社会环境看却是错的。这需要哲学思维出场。哲学不忽视小局,更注重大局,从大局看小局;哲学不忽视局部,更强调全局,从全局看局部;哲学不排斥要素,更关切系统,从系统看要素。

从存在境遇走向直面问题。人在其存在境遇会遇到问题。面对问题会出现三种情景:逃避问题导致出现大问题;只解决眼前与我有关的问题却引发新问题;从全局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哲学直面问题,哲学注重从系统、根本、全局入手,为解决问题提供框架。如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它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

拥抱虎年 迎接党的二十大

石仲泉

“年”,是时间的刻度。按照公历,一年365天,是固定不变的。每天的时间长度24小时,每小时60分也是守恒的,没有快慢之别。但作为常人,对时间的感觉,却很不一样。儿时盼过年,一天又一天,怎么还没到过年?感觉时间走得慢。七老八十了,又感觉时间如乘高铁,一年一下就过去了,跑得太快!这不,2021年过了,感觉是昨天的事,“牛气冲天”,气还没冲完,“牛”就走了。不知不觉,进入“虎”年——生龙活虎之年。金牛送冬去,玉虎迎春来,好光景!

2022年的头等大事,是我们亲爱的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是关系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全世界举目关注的最大看点。曾几何时,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既是苏共和苏联下行的开始,也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拐点。但历史早已翻篇了。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吸取了教训,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带根本性的问题,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积累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之经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基础上,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对”中提出的走民主新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的思想作了创造性丰富和发展,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像钢铁一样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走民主新路和勇于自我革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也可以说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须臾不可丢掉的两个法宝。我们要紧紧攥住这两个法宝。有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作的重要思想理论准备,今年召开的二十大,将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凯歌前进的恢弘诗篇。66年前的那个故事,俱往矣!中国共产党将在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前进道路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杨春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把促进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说,现在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科学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劫富济贫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它只能导致贫困的普遍化。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大政策,其科学含义是:允许、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理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帮助其他人逐步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它既反对两极分化,也反对平均主义。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一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二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证。公有制占主体,以避免两极分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二者的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道。三是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情社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新的一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

(作者为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永远脚踏实地

李德顺

一年又一年,世界依然波谲云诡、危机四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有两个重要的精神因素不可忽视:一是志气,二是骨气。这两个因素之所以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都源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和指向: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的哲学理论涵义,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表述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脚踏实地”的中华文化形象,则应首推鲁迅精神。鲁迅先生不是中共党员,也很少见他谈论各种“主义”和政治理论,但他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硬骨,则始终是与浴血奋斗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息息相通的。这种相通,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成功。

记得1936年6月,已在病榻上的鲁迅,当人别有用心地投书挑拨他与中共的关系时,鲁迅口授了一篇公开回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挑拨者的虚伪和拙劣:“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然后鲁迅郑重地表示:“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不寻求任何脱离实际的玄思妙想,不受制于任何冠冕堂皇的巧言令色,自己始终脚踏实地,也对同样脚踏实地的人们表示由衷的尊崇和心心相印。这就是鲁迅的风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脚踏实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实地”,就是祖国的大地,就是人民的实践,就是人类历史的真谛。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一起向未来

韩震

目前,百年变局叠加新冠病毒疫情,地缘政治较量伴随环境气候问题,国际形势走向越来越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人类文明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越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越是需要保持历史清醒、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

即将于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的口号能够给我们以启迪。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更团结”加入到奥林匹克格言中。原本世人耳熟能详的奥运口号有了新内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确定为“一起向未来”,不仅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而且也为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

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人类经济活动对气候环境的改变,已经将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密切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人类越来越处在某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之中。人类必须一起向未来,因为人类未来的命运是同一个命运。新年伊始,五个核大国声明,核战争打不赢也不能打,就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我们可以期望通过努力让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要让世界朝着更加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保持清醒,做到审时度势、冷静决策。首先,我们必须对美国独霸世界的“大战略”保持清醒的认识,给以有策略的应对,化解其危险性。对于处理中美关系,中国早就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问题在于,美国认为这种关系与美国的霸权是不相容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丢掉幻想,采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地与美国的霸权主义进行周旋。要有战略定力,有步骤地持续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有了强大的国防才能维护和平。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制定积极的外交政策。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秩序。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特别是要发展好经济,让14亿多人过上幸福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让中国有更多的力量对国际事务作出贡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在新征程上领悟践行“国之大者”

徐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在新征程上,只有深刻领悟践行“国之大者”,才能凝心聚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国之大者”根本在“民”。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够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只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征程上,深刻领悟践行“国之大者”,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的利益就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人民的立场就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国之大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新征程上,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国之大者”落实在“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把“国之大者”领悟到位,落在实处,也才能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高珊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