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北京每个区将建1个儿童康复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2021-12-01 18:39 语音播报


热点

记者从12月1日召开的第六次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布局,每个区建设1个儿童康复园;支持80%以上的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确保65%以上的居家患者享受康复服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阶段。五年来,聚焦率先发展,首都残疾人特殊福利政策达41项,义务教育和基本康复覆盖率99.9%,就业率达66%以上。近90%的区建成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温馨家园增长近60%,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未来五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把困难残疾人纳入全市精准救助体系,实现基本生活“应保尽保”。加大重度残疾人家庭公租房和市场租房补贴力度,完善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和山区搬迁补助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

在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方面,制定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实施意见,发展多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实施民政兜底特殊困难残疾人托养工程,到2025年面向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寄宿制托养床位不少于3200张。研究建立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制度。

为了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继续推进符合条件的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政策惠民水平,逐步将长效针剂等新型药物遴选补充进免费服药目录。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布局,每个区建设1个儿童康复园。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支持80%以上的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确保65%以上的居家患者享受康复服务。实施温馨家园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成1000个温馨家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具体来说,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作用,落实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补贴政策,实行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引导具备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吸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就业。“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建设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实施残疾人就业状况动态监测。

2019年以来,北京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以来,全市34个部门、16个区集中整改无障碍设施问题30.7万个。接下来,北京将持续消除无障碍出行“断点”,推进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厅、医疗机构、公园景区绿地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着力补齐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短板。利用图像识别、二维码等技术推进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拓展无障碍预约服务,建立导医、出行等支持服务制度。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