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从普通保安到北京市劳动模范,他是怎么做到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2021-11-09 20:45 语音播报


热点

保安员是这座城市里最平凡的一群人,卜祥龙是其中一员。从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农村小伙,到保安队长,再到北京市劳动模范,卜祥龙用14年的时间,在平凡的岗位中书写出非凡篇章。

2007年,18岁的卜祥龙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进入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成了“保安状元”、全国劳模朱良玉的“徒弟”。

卜祥龙负责在一家单位门前站岗。有一次,一个人既没穿工作服,也没出示证件,急匆匆地往大门里走。卜祥龙赶忙上前询问,并按照规程要求对方出示证件。可那人一脸不耐烦,边往里走边说了几句话,但口音实在太重,卜祥龙没有听懂。见卜祥龙没有放行的意思,对方竟然推了他一把。这让卜祥龙心里很委屈,他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当时的保安队长和公司领导。

“其实那会儿就是刚来,年轻气盛的,说话办事儿也不会转弯,轴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卜祥龙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后来,那家单位的保卫部门负责人专门给卜祥龙打来电话解释,最后还特别表扬卜祥龙认真负责。这让卜祥龙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挺有意义的!”

而让卜祥龙触动更深的是师父朱良玉的一句话:“保安可不是简单地看大门儿,上班之外,你得多学点东西,以后能遇到的事儿多着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卜祥龙被选入安保执勤队伍,他经常和家人打电话,说起自己近距离接触奥运会的见闻,这让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保安员的自豪感。两年后,他被海淀公安分局选中成为第一批“警犬驯导员”,和全市200余名公安民警和保安员一起前往南京培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2018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开赛了,卜祥龙鼓足勇气报了名。比赛考察保安员的综合能力,竞赛内容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卜祥龙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看书、背资料,顺利通过初赛。决赛考试前一个月,卜祥龙找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准备几箱泡面,切断与外界一切联系,备战考试!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直到夜里两点,除了吃饭、上厕所,卜祥龙基本都在背教材、做习题、画图。饿了,就开桶泡面,累了,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写满知识点的A4纸足足堆了有一米高,连他自己都笑自己是“走火入魔”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卜祥龙从45万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职业技能竞赛保安员项目决赛第一名,也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国家二级技师(保安管理师)职业资格、授予“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海淀区的一个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启用,需要一支安保队伍去执勤。当时正值春节假期,卜祥龙在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就出发了。作为队长,看着和自己并肩战斗的30位兄弟,卜祥龙深感责任重大,“疫情不退,我们也不能退,得对得起自己身上这身制服,更要把所有兄弟平安带回去!”

14年来,卜祥龙协助警察抓获犯罪分子20人,扑灭火灾10余起,资助困难保安和救灾捐款3万余元,参加过多次重大安保任务,更是获得过北京“保安之星”、“优秀保安员”、北京市保安服务行业“先进人物”、北京市劳模等多项荣誉称号。对于保安这份职业,卜祥龙有自己朴素的理解——挡住危险,为民“保安”,“这不光是因为我的职业,也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卜祥龙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没有勋章也一样闪亮,没有光环也温暖四方。他说,如果把保安比作一根火柴,他希望他这一根火柴所发出的微光可以照亮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角落,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让这些小小的微光汇聚成一束束火把,照亮更广阔的大地。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