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汇总 | 北京19个阳性病例平均61岁,昌平涉疫小区最新核酸检测结果出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实习生 何蕊

2021-10-26 17:39 语音播报


热点

本文图片摄影:李磊

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第248场发布会要点汇总

2021年10月26日下午

10月26日0到15时,北京暂无通报确诊病例。

昌平区副区长佟立志

  • 昌平已判定密接者1521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

截至26日12时,昌平区已判定密切接触者1521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详情>>

  • 昌平森林大第社区完成核酸采样1889人,已出结果1867人均阴性

佟立志介绍该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一是严格落实封控管理。加强力量统筹,属地街道加强防控,快速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二是快速排查风险人员。坚持在“早”字上下功夫,与病毒抢时间,快速精准划定排查范围,根据流调内容对风险点位进行处置。截至26日12时,已判定密切接触者1521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其中1456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结果待报。

三是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在前期核酸检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采取提前告知、分批组织、固化点位、加强秩序维护、对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上门采样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目前宏福苑小区、白各庄新村西一区及周边区域人员已完成第4次全员核酸检测,采样48801人,结果均为阴性,正在进行第5次全员核酸检测;森林大第社区已完成采样1889人,出结果1867人,结果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报。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

  • 北京连续报告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均在地坛医院隔离治疗

近日,北京连续报告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的部署,我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严格执行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标准,规范开展院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医院运行平稳有序。详情>>

  • 19例京外关联本地病例平均年龄61岁,有1例重型

截至2021年10月25日24时,地坛医院在院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京外关联本地病例19例。

19例京外关联本地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2例,确诊病例17例(其中轻型2例、普通型14例、重型1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1岁,最小33岁,最大69岁。详情>>

  • 北京地坛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

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提醒所有前往医院就医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如实填写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配合医院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正确佩戴口罩,严格落实“一米线”,避免就诊期间人员聚集。可尽量通过分级诊疗、互联网诊疗等方式分散就医。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规范诊治方案,强化人文关怀,为患者早日康复、为首都疫情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详情>>

  • 1例京外关联本地病例进展为重型,已制定诊疗预案

此次京外关联本地病例年龄偏大,17例确诊病例中1例57岁,其余均在61~69岁之间,14例分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恶性肿瘤、类风湿、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

目前所有病例均发病一周以内,尚处于疾病早期,10例出现发热症状,1例体温超过40℃,14例胸部CT提示有明确的肺部病变。根据以上病例特点,专家组评估认为病人病情有进展风险,部分病例可能转重。入院后,4例患者自轻型进展为普通型,1例由普通型进展为重型。目前,此例重型患者已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ICU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日专家会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应对重型病例可能增加的情况,地坛医院已制定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诊疗预案,相关人员安排到位,抢救治疗病房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储备了充足的生命支持耗材备用,为重型病例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做好充分准备。详情>>

  • 本次疫情所有病例均发病一周以内,10例出现发热症状

针对此次疫情病例特点,地坛医院在医疗救治中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坚持早诊早治、中西医并重。二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重症救治相关工作。三是严格三级预检分诊,落实院感防控措施。根据目前疫情发展变化,及时更新院内流调系统内容,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对所有入院患者严格排查,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就诊人员,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切实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详情>>

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王洪存

  • 目前全市供应货源稳定,秩序良好

目前全市供应货源稳定,秩序良好,粮油市场供应充足,储备充裕,纳入监测的主要粮油品种,价格平稳。社会广泛关注的肉蛋菜供应平稳,主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电商和直营直供企业备货充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十一过后本市蔬菜特别是叶类菜价格持续上涨。详情>>

  • 今年下半年,北京市猪肉价格持续下行

今年下半年随着全国生猪养殖恢复、出栏量增加,我市猪肉价格持续下行。10月1日至25日,7家批发市场猪肉日均交易量61.5万公斤,月环比增加15.1%。平均批发价16元/公斤,月环比下降4.2%;平均零售价在29.24元/公斤,月环比下降9.1%。目前,生猪供应充足,消费进入旺季,供需趋于平衡,价格也开始呈现恢复性上涨。详情>>

  • 10月以来本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月环比上涨39.8%

10月1日-20日,新发地、大洋路、岳各庄等7家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日均稳定在2.2万吨,受北方几次寒潮影响,原来可以再供应一段时间的北方相关品种蔬菜提前退市。监测显示,近期批发端蔬菜供应量有所下降,由于本市流通渠道的多样性,市场终端货源仍然充足,供应平稳。但十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波动上行趋势。10月1日-25日,我市蔬菜平均批发价,月环比上涨39.8%;综合零售价月环比上涨20.4%。部分叶类菜、鲜嫩蔬菜上涨幅度更大,有的超过50%或更多。详情>>

  • 鸡蛋交易量平稳,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

10月1日至25日,7家批发市场鸡蛋平均交易量46.9万公斤,月环比增加7.1%。平均批发价9.5元/公斤,月环比下降9.6%;平均零售价10.76元/公斤,月环比下降5.1%。详情>>

  • 从全国看,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仍会持续

未来一个时期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特别是蔬菜价格,还面临着更多挑战。一是马上进入冬季供应期,本市蔬菜开始由北菜供应转向南菜供应,运输距离加长,再加上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北方暖棚费用增加,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二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多地管控措施趋紧趋严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三是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召开在即,两节将要到来,需求量逐步上升,会出现节前效应。从全国看,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仍会持续。详情>>

  • 北京六大举措全力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

一是用好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供给,加强产销对接,拓宽供货渠道,加大调运力度,增加商业库存,确保货源充足、供应稳定。

二是及早谋划对策。本市将对进场费用予以财政补贴,直接降低经营商户和运输司机的进场交易成本,提高运销大户向本市销售蔬菜的积极性,稳定蔬菜价格。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交通部门根据需要适时启动外埠车辆车证管理措施,为进京司机提供通行便利;免费为有需要的外来经营商户和司乘人员提供新冠疫苗加强针注射服务。

四是加强市场监测。恢复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将本市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定期报告,改为每日报告,利用我市生活必需品供应监测平台,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决策,快速反应。

五是压实各区责任。落实各区保供稳价管理责任,相关部门将定期向各区主要领导通报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鼓励各区出台稳价措施,恢复各区零售终端“点对点”监测补货机制,防止市场发生缺断货情况。

六是强化统筹调度。物资和保供稳价组每日沟通及时报告信息,每日研判及时发现问题,每日会商及时研究解决措施。详情>>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