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航 通讯员 占康

2021-10-16 01:23 语音播报


热点

10月16日凌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关键技术验证的决胜之战。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太空驻留长达6个月,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之旅的时长新纪录。

未来3个月,他们在太空中将面临哪些考验,将开展哪些工作,有哪些生活亮点?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揭晓了答案。她说,经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3个月驻留,所有航天员系统的工作人员,包括航天员们,对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更有信心。

2020年7月10日,神13乘组参加人站联试。  孔方舟摄

6个月太空之旅航天员很忙

黄伟芬说,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需同时管理天和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形成的组合体,将按计划参加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再生生保在轨维修及验证试验。

此外,航天员还要完成大量的飞行任务在轨数据收集与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实验、科普教育活动等,完成空间站站务管理、物资盘点、日常维护等工作,并将执行2至3次出舱活动任务。“各项工作,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比如航天医学的实验研究就增加了11项。

黄伟芬也坦言,在轨飞行6个月,航天员身心素质将经受更大挑战。随着飞行时间的大大延长、特殊环境、任务量增加等因素相互作用,航天员身心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累积,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失重生理效应更加凸显,出现睡眠障碍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增高。

同时,航天员长时间工作生活在狭小、密闭、隔离、振动、噪声等多种复杂、特殊因素交织的环境中,可能面临睡眠状态的变化、身心负荷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个性化保障全力支持航天员长期飞行

黄伟芬说,针对6个月长期飞行挑战要求,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和准备。航天员各项保障技术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更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用年龄的航天员个体,因此保障方案既有刚性约束,也有弹性范围。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着力强化了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的定期全面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标方案预案,及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的类型、项目、强度和时间,适当调整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及功能食品类型,适时调整航天员心理支持内容、模式和时机,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在工作方面,进一步强化规范工作节奏和工作制度,包括每周值班制度,周六站务及物资管理日制度,周日休整日制度,每月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同时,识别了长期飞行关键、重要项目可能遗忘的效应,适时安排了定期在轨训练,“通过加大在轨训练力度,增加在轨训练安排,确保航天员以最佳技能状态应对各项正常及应急任务。”黄伟芬说。

神舟十二号飞行中,两次出舱备受关注。黄伟芬说,神舟十三号任务新增了出舱预案、出舱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对神十三乘组进行了专项培训。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太空过大年,饺子、服饰都备好了

今年6月至9月,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度过了3个月的时光。他们的经验对于神舟十三号乘组来说弥足珍贵。

黄伟芬表示,航天员系统高度重视经验传递,确保乘组全面交接到位,一个多月前,神舟十三号乘组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进行了天地通话,了解撤离前物资状态、在轨工作与生活注意事项。返回前,神舟十二号乘组还对整站物资、产品状态进行了全面巡视拍摄,他们在空间站边拍边讲解,工作人员把视频提供了给了地面航天员进行了学习。

“交流是全方位的,比如站务的管理,还有个人卫生清洁、食品加热,物资统计、整理等。”黄伟芬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最关注的还是设备的运行、物资存放的位置等,最关心他们未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至于在轨的工作生活环境,温度、湿度等,天和核心舱已经在太空运行约半年,航天员已经对舱内的状态很了解,关注并不多。

此次太空之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过大年。黄伟芬说,除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又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年,航天员系统已经充分准备,在食品上配置了饺子,在服饰上也有所考虑。

不久前发射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为神十三航天员提前送去了补给物资,不少人发现货运飞船舱内挂着一个大的玩偶娃娃。很多人猜测这是不是航天员王亚平的私人物品。黄伟芬也揭晓了答案:这是是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准备的一个小礼物。

她说,这次因为有女航天员上天,所以航天员系统还做了特殊的准备,比如配置了女同志的生活用品,但女航天员的工作任务和男航天员是一样的。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