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月饼火出圈!院方很淡定
澎湃新闻 | 作者 陈斯斯

2021-09-18 17:26 语音播报


热点

600号月饼火出圈,几乎在一夜之间。

这款小小的金镶玉造型月饼,来自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600号 ”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的所在地,这家始建于1935年的医院,也是上海唯一一所精神卫生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宛平南路600号,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的门牌号。这家始建于1935年的医院,是上海唯一一所精神卫生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面对600号月饼走红网络,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后勤保障部部长戴民很淡定,她直言:“火爆的并不是月饼本身,而是大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对我们这家专科医院的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精神健康。”

今年8月,一场名为《线条、颜色和故事》的原生艺术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在日间康复中心走廊上,一幅幅由患者执笔的画作,静静地挂在墙上,向参观者展现一个个复杂、混乱、无序的内心世界。

600号月饼走红网络,600号画廊成为热搜……“600号”出圈背后,是人们对精神障碍的看法由神秘、恐惧转向包容,热闹过后,探讨也在回归理性。

“吃了600号月饼,人更精神了”

“月饼常有,而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不常有”——这句话,道破了网民疯狂求购600号月饼的心境。

有人说“想跑去医院挂个号,买个精神饼”,也有人调侃“吃了600号月饼,人更精神了”。

600号月饼火出圈,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金镶玉的广式月饼上印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字样以及医院Logo,仅面向医院职工售卖。

600号月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这款月饼火了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又于9月1日上新了苏式鲜肉月饼。每个月饼表皮上都印有“600号”字样,外包装纸盒上是1:1打印而成的“宛平南路600号”门牌号。

9月1日上新的600号苏式鲜肉月饼及其包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宣传科长、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乔颖表示,“一开始,我们食堂要生产这款月饼时,还在担心是不是没人买,没想到那么火,也引发了那么大的社会关注。”

其实,非官方出品的“600号”文创产品也不少,基本来自网友创意。印着“宛平南路600号”门牌的T恤衫、印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Logo和“出院留念”字样的白色搪瓷杯……

人们在日常聊天时,也乐于使用“600号”相关的表情包,其中最火的是“2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挽着一个病人说:‘跟我们回宛平南路600号’。”

9月1日上新的600号苏式鲜肉月饼及其包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接纳是走向康复的可能

600号 “出圈”了,医生们也在思考,如何呼吁更多人包容、正视一个事实: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强迫症、失眠等精神类疾病,有时就在身边。

在近期脱口秀节目上,选手Rock直言自己曾患上抑郁症。每天一起床,他的脑中就仿佛有人问:你觉得你的生活有意义吗?你觉得你做的事有意义吗?你有想过失败的后果吗?

2020年9月,一名网名为“少女神婆婆”的进食障碍女孩,将自己的故事拍摄成纪录片发到了B站上,近一年来有67万名网友观看。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该院门诊接待的进食障碍患者接近3000人次,而在2002年这个数字是8。

600号月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对门诊量的攀升,乔颖感受非常直观。

她刚当精神科医生时,一天门诊量约20个。这些年来,病人越来越多,如果不限号,一天一名精神科医生门诊量可达100个。

在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遇到的患者会因各种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乔颖说,她的精神科门诊中,约一半患者想过死亡。

不过,一定程度上,病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人们开始坦然面对内心问题,慢慢理解与接纳,而只有理解和接纳,才有走向康复、走向社会的可能。

来自网友创意设计的600号出院纪念杯  网络截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也坦言:如今人们谈论600号时,更多是调侃和自嘲,尤其是年轻人,慢慢不把它当成一个很恐怖的东西,开得起玩笑了。

在上海市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谢斌不止一次讲解如何排解疫情期间的情绪,新冠疫情的发生,或许是精神类疾病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疫情中,医院不断搜集网民的心理需求,给予精准回答。医院服务号上发布的心理健康问答,往年点击量在25-28万左右,2020年首次突破35万,单篇点击量以往在2000-3000,而疫情期间则超8000。

“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多人愿意在网络上写下内心矛盾与看病经历,譬如写自己在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经历和体验,也有人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以前,网友在我们医院服务号上的留言,几乎只是咨询如何看病、配药。”谢斌说。

来自网友创意设计的600号T恤衫。网络截图

谁人不是“笼中鸟”?

“精神障碍患者究竟什么样?”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人间世》的第二季中有一集《笼中鸟》,聚焦的就是精神卫生中心的数十名患者。采访中,一名患者写下了题为《笼中鸟》的诗,这也是片名的由来。

镜头记录到患者与护士对话,护士问 “小鸟是谁”,病人答:“是我。”他还告诉护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小鸟,或在空中,或在笼中。”

此时,弹幕总会飘过“他们真的是精神病人?看着不像啊”“我感觉他们很正常啊”,也有人评论:“谁还不是个病人”“难道笼子外的人就正常嘛”……

筹拍《笼中鸟》前,医院面向40名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了一次意见征询,有20个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同意了拍摄。

这部片中,患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学历,不论出身,不论年龄,有物理学博士,有精通小提琴的音乐好手,也有在读大学的高材生。

针对公开播放可能带来的争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多次进行专家讨论。片子最终获得了成功,也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精神病人其实也有温柔、可爱的一面,有些甚至才华横溢,会写诗、会跳舞、会画画、懂音乐。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精神病人伤人的新闻,大家久而久之也对精神病人很不友好,排斥这一群体。”乔颖说,事实上,这类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00个病人中或许仅0.5-1个。这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发生概率,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区别。普通人也会因生气、暴躁从而出现打人、伤人的行为。

乔颖直言:应该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精神障碍患者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社会大众消除对他们的歧视。

sweet home未来会有更多尝试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有很多医生致力于让大众更多地了解精神疾病。陈智民就是其中一位,他也是“600号画廊”的策划人。

600号画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病人就是这个画廊中的艺术家。

一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在自己作品《飞鸟与鱼》的旁白中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飞鸟和鱼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游海底。”

还有一幅画叫《不是梦》。一位有着蝴蝶身形的人,长着细长的手、脚,手指上画满了色彩斑斓的指甲油,这幅画的作者告诉陈智民,他想像蝴蝶一样飞到外面去。

精神障碍患者的画《不是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如今,关于这场画展的视频报道播放量有近200万,“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看个画展”的话题在微博上有超过7300万的阅读。今后,它还将与刘海粟美术馆一起合作,每隔2-3个月上新一次。

陈智明这样讲述办展初衷:公众得了糖尿病,他们自己就知道去医院治疗,但患了精神障碍却不一定意识得到。社会大众普遍惧怕精神障碍,这一问题在医院内部解决不了,精神科医生必须走进大众,去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观念。

600号画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图

如今,“600号漫画”也正在尝试中。9月10日,医院公众号发布的“世界预防自杀日”推文,以漫画的形式表达了一名来自离异重组家庭、得不到父母关爱而企图自杀的孩子与医生之间的真实对话。

未来,“600号戏剧”也将成为一种可能,目前医院已经在与宛平剧院一起商讨合作方案,有望尝试用“艺术疗愈”的方式,为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服务。

乔颖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更喜欢把医院称作sweet home,就是希望大众对精神障碍患者投入更多的关爱和重视,但也不希望让大家认为精神障碍患者“不是疯子就是天才”,“我们只希望,社会像对待一般病人那样来对待精神病人,他们并没有那么让人害怕。”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