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邓亚萍:能让我儿子拿乒乓球冠军,秘诀就是……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 作者 莫鑫 晓尘

2021-06-02 12:23 语音播报


热点

邓亚萍

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4次获得奥运冠军

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

连续八年称霸乒坛

是保持“世界第一”时间最久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2008年11月29日,邓亚萍(右一)获得剑桥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其丈夫和儿子向她表示祝贺。新华社发

这位冠军妈妈

在运动员生涯中,有着“不服输”的励志精神

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

面对人生,她有着独特的执着

新华每日电讯约访邓亚萍

聊聊在亲子关系中,她有怎样的心得

记者:作为称霸乒坛多年的世界冠军,您舍得让孩子吃苦吗?

邓亚萍:我从小就是运动员,接受过严格训练。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耐受力,要看家长舍不舍得孩子去吃苦。

孩子吃点苦,并不是件坏事。小时候能吃苦,长大之后耐受力就会增强

这是向我父亲学的。我父亲总会告诉我: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想清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996年7月31日,邓亚萍获得第26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她颁奖。新华社发

教育我儿子的时候,我也会跟他讲得很清楚:这是你自己的人生,需要你来做主,我只会给他分析情况是什么。最终由孩子来做决定,也要由孩子自己为所做的决定负责。

记者:听说您儿子刚拿了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冠军,不过孩子最初好像也不太想学球,您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的?

邓亚萍:他小时候确实对乒乓球不太感兴趣。当然,到现在我认为他仍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他最喜欢的是篮球。

在他9岁之前,我让他尝试了各种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跆拳道、篮球、足球、游泳等。

后来我跟他认真分析了一下,他最大的优势可能还是乒乓球。因为我和他父亲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有一点“基因优势”。

赛前训练。新华社发

因为他不太喜欢乒乓球,所以我就想办法让他能够提高兴趣。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胜心,能让他更快地赢其他小朋友,从而对乒乓球产生兴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和他父亲给他进行了一点超常规的训练和调整

我们专业运动员都知道,刚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只练正手、反手等基础动作,很少上来就练发球。

等孩子学会很多技术以后,才会开始教孩子怎么练发球。但是为了提高他的兴趣,我们很早就开始让他练发球,练了以后确确实实在小朋友中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孩子练球时如果觉得枯燥、不想练,您是如何“化解”的?

邓亚萍:练发球非常枯燥,容易走神。我就跟他说,这样不行,你今天必须得练。我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一天就对着一个点练,如果连续发中10个球,今天的练习就结束了。

我心里清楚,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发中10个球,确实是蛮难的。当他最终静下来了,投入了,“啪啪啪啪”一下子就练了三个小时。

对我来说,儿子最终能不能成为世界冠军,我从来没考虑过。但是我希望在他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他坚持和专注,让他感悟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这就是体育能够给他的精神

记者:除了关注自家孩子的教育,这些年您走过很多的地方,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服务,还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乡村体育室”公益计划,为体育扶贫做了很多工作。您能讲讲背后的故事吗?

邓亚萍:对于很多的中国家庭来讲,尤其是贫困家庭和偏远山区的家庭,我个人认为,体育仍然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体育扶贫活动中,邓亚萍教当地孩子打乒乓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偏远农村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体育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所长,来发掘更多有天赋的孩子。

记者:每年走访贫困地区十多次,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让您特别感动的故事吗?

邓亚萍:我做体育公益,其实坚持了大概二三十年了。我在做运动员的时候,就参加了希望工程“结对子”。当时刚刚到了国家队,队里号召我们大家跟贫困学生们“结对子”。我印象中,那时候捐300块钱就可以让他们上完六年级,所以我也结了很多的对子。

最初很多贫困县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现在再去看这些孩子和学校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我们政府做了太多的工作。

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村里的路、房子修得大不一样了。短短几十年,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邓亚萍与村民一起打乒乓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再看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显示出,孩子们吃饭不是问题了,营养也很好。真的还是蛮感慨的,变化非常非常大。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