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代表:乡村振兴要引导城市要素下乡集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2021-03-09 14:36 语音播报


热点

“我们要想方设法借东风、引外力、注活水,促进外来发展要素更好进入乡村并与当地优势资源充分结合,将农村资源资产转化为发展动力,引导城市要素下乡集聚,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陈军建议。

陈军说,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外来发展要素在农村集聚的渠道还不够畅通,让农村“有资源、缺要素”。比如城乡二元体制和行政区划分割影响了农村要素的进一步集聚,层级式城乡管理关系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要素长期向城市“集聚”或“集中”,中心城的“大饼”越摊越大,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要素越显拮据。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性不强也导致要素供需结构失衡,农村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限制了要素下乡集聚,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集聚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撑,农村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愈发突出。

陈军建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藩篱和行政区划分割,深化城乡发展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应转变重城轻乡的思想观念,健全推动农村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为城市发展要素进入农村、参与发展和乡村振兴创造更加开放的制度政策环境。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引导其他城市要素下乡集聚。地方政府应制定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细则,督导各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多元化利用,加快释放农村土地改革红利,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利用政策。

陈军还建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外来要素在农村“待得住”,充分发挥政策和机制组合效应,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引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