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北京放归珍稀野生鸟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何建勇

2021-03-03 11:01 语音播报


热点

3月3日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房山区牛口峪湿地公园,本市放归了三只在野外救护的珍稀野生鸟类。

房山牛口峪湿地公园,山环水绕,林木茂密,湖水清可见底,良好的生态可为鸟儿提供理想的栖息地。

此次放归的三只野生鸟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大斑啄木鸟、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翘鼻麻鸭,均为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野外救护的鸟类。大年初一,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发现一只黑鹳躲在湖边,臊眉耷眼,不愿飞也不愿动。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原来黑鹳是由于饥饿导致身体虚弱。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养护,黑鹳恢复了精神头,达到野外放归标准。

上午10时30分许,市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将笼子打开,黑羽长喙的黑鹳一跃而出,在湖面上空盘旋,似乎高兴极了;体型较小、飞行速度更快的大斑啄木鸟和翘鼻麻鸭,迫不及待地钻进密林,飞进水中……整个放归过程进行直播,专业人员还通过镜头向市民普及北京地区常见野生动物、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

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目前,全市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已从1994年的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

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本市注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统筹抓好生境保护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营建,平原地块每1000亩营建1处本杰士堆,配植食源植物、蜜源植物,适度留野,结合雨洪蓄滞建设小微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隐蔽地,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维持。

快讯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