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基地当“菜农”,国企探索蔬菜保供新模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邓伟

2021-02-09 16:50 语音播报


热点

“这几天温度回升快,你看这黄瓜,一天变一个样!”通州马驹桥一处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中午时分有一种盛夏的感觉,又闷又热。李连海捏着温室里悬挂着的温度计,仔细瞅一眼,此时显示31摄氏度。

“得通风降温,要不然就热坏喽!”嘴里说着,他顺手拉起旁边的吊绳,把大棚顶部的通风口变大一点,让风多吹进来一点。

大棚里,一畦一畦的黄瓜长势正旺。元旦后3天种下,才一个来月工夫,黄瓜秧就已长到20多公分高,肥厚深绿的黄瓜叶,比巴掌还大。多数黄瓜秧上已结出小黄瓜,水嫩水嫩的,已有大拇指那么粗。

李连海是通州区马驹桥镇神驹村村民,现在首农东方供应链集团的蔬菜基地里上班。这几天,他主要给是黄瓜掐须、绕秧。“黄瓜最喜光,气温一回升长得特别快,得勤快着点。”他告诉记者,再过几天黄瓜长到三四两重,就能采摘上市了。

除黄瓜外,500多亩的蔬菜基地里,目前还种植着西葫芦、小油菜、菠菜、快菜。其中西葫芦跟黄瓜,都是过完元旦种下的,春节期间就能上市。

“过去不种菜,只管蔬菜批发,就相当于一个大批发商。现在也开始当菜农了。”首农东方供应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凤坤是北京食品保障供应行业里的一名老兵。他说,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北京市食品供应处和北京菜蔬公司,后来历经多次整合演变,如今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的供应链子集团。

过去,企业主要从事食品保供和蔬菜调拨,而疫情防控之下,让人开始重新考虑蔬菜供应链新模式。凭借几十年来积累下的蔬菜经营经验,首农东方供应链集团开始探索自建蔬菜基地,以保证蔬菜供应源头可控,形成种植、仓储、分拣、加工、配送的蔬菜供应链保障体系。

对北京这座2000多万人的超大型城市来说,蔬菜基地这点儿供应量显然是不够的。孙凤坤表示,自建蔬菜基地主要起到示范作用,未来可以继续到北京周边地区复制,发展订单蔬菜基地,按照用肥用药标准生产,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蔬菜。

自建蔬菜基地,还有另一层考虑。他说,过去老北京常吃的“心里美”萝卜,个头不大,拍成不规则的大小块,放到嘴里口感特别好,可如今市场几乎见不到。现在人们常见的“心里美”萝卜,跟传统的并不一样,口感也有差别。

“主要是因为产量低,一般菜农根本就不愿意种。”孙凤坤说,还有老北京过去常吃的核桃纹大白菜,也越来越少见。自建基地将尝试种植一些这样的蔬菜品种,让人们能找回儿时记忆中的蔬菜味道。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