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到国际!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2021-01-23 10:37 语音播报


热点

北京“十四五”规划起草组成员近日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跃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全国”到“国际”,定位更高、任务更重。“今后5年,北京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起草组成员说。

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本市将研究谋划优势领域国家实验室,围绕生命、信息、能源等基础领域、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创新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打造原始创新突破的关键力量。

“三城一区”主平台也各有各的“小目标”:中关村科学城侧重“聚焦”,力争在脑科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取得一批核心技术成果,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侧重“突破”,加快建成29个科学设施平台,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未来科学城侧重“搞活”,未来5年加快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加快形成技术创新“核爆点”;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侧重“提升”,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外溢,打造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即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如何吸引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北京的科技体制也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深化改革。尤其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本市将在院所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形成市场化赋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创新性制度体系;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中试转化基地;建立项目经理人制度,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建设顶级科学家及急需人才科研项目“绿色通道”。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