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方案首批145项政策将落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2021-01-20 16:16 语音播报


热点

1月20日,在北京亦庄创新发布2021年度首场发布会上,经开区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工作方案》,并推介首批145条政策,这标志着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路线图正式“出炉”。

这份方案披露,到2023年,经开区将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5%以上、PCT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000亿元。

每年百亿支持高精尖产业

2020年9月28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经开区挂牌,面积27.83平方公里。根据要求,北京经开区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作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经开区如何围绕产业这条主线做文章,推动“两区”建设不折不扣落地?

按照“开放创新、协同对接、场景建设、资源供给、空间保障”的思路,北京经开区首批推出了145条政策。

记者注意到,首批政策中,涉及产业发展政策87条,占比60%。包括出台支持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政策45条(新一代信息技术10条、新能源智能汽车6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25条、机器人及装备制造4条)、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政策13条、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22条、数字经济产业政策7条。

“每年将拿出100亿元,在重大项目落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场景应用、技术改造、产业协同等方面,通过引导基金、贷款贴息、奖励扶持等方式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

汽车龙头企业最高可获亿元支持

这100亿中,每年将安排超过5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每年安排5亿元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区内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安排5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吸引优质企业在经开区发展;对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对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等。

记者获悉,145条政策中还有涉及人才服务体系优化政策46条,主要围绕“奖励、扶持、培养、服务、住房、医疗、教育、落户、出行、荣誉”十大要素,为各类人才提供体系化服务。

此外,涉及金融开放创新政策6条,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融资或再融资活动进行资金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等,发挥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涉及空间资源保障优化7条,探索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等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通过实行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相关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混合出让模式等方式,盘活更多土地空间。

首批近40个项目落户亦庄组团

在“两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上,经开区目前已形成政策清单370余条,梳理产业用地16平方公里、重点园区和楼宇44个,可用于新增投资落地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储备项目超过900个。

数据显示,目前,“两区”建设的亦庄组团首批已有近40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据了解,近期拟签约外资项目2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160亿美元,包括外资总部项目、“一带一路”科文融合项目、高端产业项目、国际合作平台项目等。

未来将亦庄组团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方案》明确北京经开区将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一条主线”,围绕国际化和便利化“两个抓手”,将经开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及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运输往来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两区”政策作为开启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未来政策叠加效应将不断增强,形成强大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畅通双循环主动脉,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