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00家,市场主体首破18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2021-01-13 17:55 语音播报


热点

2020年通州区共新设市场主体19610户,同比增长8.99%,其中新设亿元以上企业200家,同比增长6.95%,增量分别位于全市第三位和第四位。记者从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通州区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8万大关,达到了182600户。

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27条实施意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去年4月,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针对企业在设立、经营和发展等全生命周期存在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主动探索、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副中心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促进产业高质量提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施公平审慎的市场监管等8个方面制定了27项具体的工作举措。“首先是去年2月全面施行了告知承诺制,依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自主申报登记事项,登记机关实行形式审查即时通过。截至目前已有6万多家市场主体通过告知承诺办理了登记注册业务,占到全部业务量96%以上。”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科长王禹清说,“同时,我们还继续开展内部挖潜,最大限度地压缩办事时限,全面推行了‘审核合一’制度,企业变更业务和企业开办业务共同实现了一日办结,企业登记业务全面进入了‘一时代’。”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落户副中心,去年,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专门面向优质重点企业推出了一揽子“管家式服务”。“我们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专人专门窗口服务市级机关商业配套项目建设,去年先后为首旅集团、三峡集团、农银金科、朗清园配套商业、华夏银行副中心分行、中美绿色基金、汇泉基金、北京绿色交易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服务26家重点企业顺利落地。”王禹清说。同时,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继续深化落实政银合作模式,在企业登记政银直通车基础上,帮助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建立联系,5家企业顺利通过专利质押、专利质押+固定资产组合等形式获得了4390万元银行贷款,349户企业成功申报了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成功获得了1395万元奖励资助。

疫情防控和优化营商环境双常态,助力企业顺利度过疫情难关。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支持复产复工若干措施》,为企业量身打造了全程“无接触”“零见面”市场准入、延长许可有效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免征特种设备检验费等九个“定制服务包”,并会同区相关部门建立了重点企业项目库,及时了解并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为企业“开药方”、解难题。成立服务专班,为环球主题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登记注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专人、专业服务。牵头制定《通州区集群企业注册登记的意见建议(试行)》,会同区投资促进、税务等部门完成13家集群托管机构认定工作,并围绕企业设立审批、总量控制、退出机制等环节全面提升集聚区企业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区示范品牌。

针对副中心新建项目多,部分新建楼宇面临着已交付使用但未取得产权证、又急需开展招商工作等情况,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手续时,创新工作方法,经开发商自主申请并作出承诺后,允许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新建项目使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五证”作为住所证明文件,办理营业执照。此举的推行,使保利大都会、新光大中心、绿地中央广场、富华水乡、富力运河十号等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企业办照时间普遍缩短了1至2年,“五证办照”也被商务部列为2020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最佳实践案例。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