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2020-11-29 17:32 语音播报


热点

“我们家想收养你们福利院的孩子,要什么条件呢?” “老人怎么才能住到你们院里?一个月要多少钱?”……自打来到北京市第二福利院工作,程静总是被周围的人问起这样的问题。

每次,程静都感到特别无奈。

程静所在的福利院,主要收养的就是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无就读能力、无生活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精神发育迟滞、肢体残疾的“三无”孤残人员。在这里,他们被称为休养员。程静和同事们是护士、阿姨,更是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们的“妈妈”。

“怎么这么巧呀?是鸟屎掉你手上了,还是掉在别的地儿被你摸着了?”在院子里活动的时候,程静坐在孩子的轮椅边,笑着问道。脸上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和煦而温暖。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喃喃地回答:“掉我脑袋上了。”“用手擦了是吗?哎呀,怎么这么可爱呀?”程静摸摸孩子的头,就像所有被孩子逗笑的妈妈一样,有点想笑,又有点心疼。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程静第一次独立值夜班,就碰到一件难事儿。一位男性成年休养员不但把大便拉在了床上,还抹的到处都是。程静赶忙叫来一位护理员,一起把休养员领到洗澡间,忍着刺鼻的味道给他洗了澡。等忙完安静下来,程静的眼泪一个劲儿地在眼眶里打转。那时的她才19岁。“这就是我以后的工作状态吗?难道以后我就要过这样的人生吗?”程静不敢再想下去了,产生了离开这个地方的念头。

第二天,她心事重重地去上班。那位休养员一看见她,就冲着她大声地喊:“阿姨好!阿姨好!”程静一下子愣住了,一种夹杂着心酸、怜爱的复杂情绪顿时涌上心头。老护士长动情地对她说:“咱们的休养员呐,确实特殊,他们都是孩子的思维,需要我们特殊的爱,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呐!”渐渐地,程静想开了——为一个孩子清洗满身的屎尿有什么难为情的?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程静学着老护士长的样子,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接纳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

一点一滴见初心。程静每天早早来到休养区,认真查房,仔细观察每名休养员的身体及精神状况,详细了解休养员的饮食卫生情况,做到事无巨细,心中有数。

喂水、喂饭、穿衣、洗澡、如厕……跟其他的护士工作内容是一样的,但面对这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挑战,“就没有不难的事儿”。

很多休养员都患有脑瘫,自己不会吃饭,在喂饭的时候,他们又控制不住嘴巴的张合,所以经常会咬住勺子不松口,还会因为吞咽不好,突然就把嘴里的饭菜喷出来。起初,程静喂不好,总被咬住勺子,常被喷一身饭菜。后来,喂饭的次数多了,她也找到了窍门。“要趁他们张开大嘴,快速地把饭送进嘴里,然后抓紧把勺子抽出来;喂饭的时候,要站在休养员的侧面,这样才不会被突然喷出来的饭菜弄得满身满脸都是。”

最难的还是给休养员洗澡。院里的男性休养员占了七成以上,几乎都是一百多斤的体重。程静要和好几个同事一起,挨个儿把他们从床上抬上平车,推到洗澡间,洗完以后推回房间里,再抬上床。60多名休养员,给他们洗完澡,程静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因为精神上的缺陷,一些休养员会不能自控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那是一个夏天,一位休养员突然情绪失控,冲着程静就抓了过来。穿着短袖工作服的程静,两只手臂瞬间被抓出道道血痕。看着自己两只伤痕累累的手臂,程静心里没有委屈是假的,“但我只能安慰自己,她是无心的,本意并不想伤害我。”

跟程静当初一样,初到院里工作的小护士们,面对那些休养员尴尬过、犹豫过、纠结过。这时候,已经当上护士长的程静,就像当年领自己入门的老护士长一样,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他们都是孩子的思维,需要我们特殊的爱。”

2017年底,程静负责的工作室被列入首批北京市民政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出了一批批年轻的业务能手。她也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民政局优秀共产党员……前不久,又被评为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经验丰富,荣誉等身,程静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离开一线,去做一份轻松舒适的工作,但她没有离开。“这些孩子需要我,我是他们的亲人。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们的寿命要比健康人短,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我要坚持下去。”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