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难、停车难、网速慢……北京社区这些“小事”有人管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吴楠

2020-11-25 09:34 语音播报


热点

实事内容:推动600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其他业主自治组织)。创建300个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引导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走在蓟门里小区的林荫道上,居民王素华感慨良多。这里有新装的晾衣杆,那里是新设的便民椅,楼前的架空线问题还需要解决……作为物管会的一员,小区一年来的新变化、老问题,她都一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社区管理虽没有什么大事,但每一项琐事都涉及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通过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京城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社区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益处。

物管会

老小区居民 有了新身份

“公共晾衣杆应该有,但装在哪好?”

“晾衣杆装在小区里合不合规,需要注意什么?” ……

虽然过了近4个月,王素华还记得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为沿街晾晒问题开的研讨会,会上不仅有物管会代表,还有居民、物业,乃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工作人员。“我们物管会刚成立不久,首先就得解决老百姓生活的实际问题。”

蓟门里社区地处北三环,隶属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是有着近4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不说这超过3500户、10130名居民的规模,光听说小区房屋分属十五家产权单位,有十家物业公司在管理,就挺让人“头大”。

小区大了,细枝末节的问题自然不少。社区的十家物业公司各管一摊,社区的公共区域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成立物管会前,蓟门里社区居委会书记金丽丽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分开成立物管会,解决不了小区整体的问题,所以我们决定把所有物业、单位组在一起,成立统一的物管会。”

2020年7月6日,蓟门里社区物管会正式成立,物管会成员既有委员会代表、也有小区业主代表,共11人。

王素华就是其中之一,本就是社区志愿者骨干成员的她,几乎参与了物管会成立后的每一次活动。在她看来,小区居民的身份就是她最大的优势:“我出门买个菜,就会看小区哪有问题,哪里需要改进。认识我的街里街坊,也会把需求反映给我们。”

沿街晾晒问题,就是这样收集来的。由于老旧小区部分居民晾晒衣物不便,总有业主将衣物晾晒到公共区域。每每出门,王素华都仿佛看到花花绿绿的“旗帜”在沿街招展。整饬社区环境的同时,居民晾晒衣物的需求也要找到解决方案。7月23日,蓟门里社区物管会组织了一场“解决沿街晾晒问题协商会”。

“会上各方代表都发了言,城管的同志也给我们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近半小时的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最终投票确定了建设晾衣杆的方案。

“有了物管会,各方的消息通畅了,劲儿往一块使。”楼顶漏雨防水维修、道路破损维修、残疾人代步车停放……物管会成立后,解决了许多居民反映的实际问题,也赢得了居民对这一社区治理新形式的认可。如今,除了定期的例会外,只要社区里出现各种情况,物管会都会召集各个代表开会研讨解决方案,事情紧急时,还会随时用微信沟通情况。

而在金丽丽看来,物管会的成立还有进一步的政策意义:“物管会是在街道备案的组织,等于小区居民有了一个统一的新身份。”

这个新身份,在解决小区大事时也格外有用。例如社区正在推进的架空线改造——小区楼宇间杂乱无章的电线,亟需一个治理方案,但由于居民没有统一的组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现在,我们有了物管会这个新身份,已经联系各种电线的权属部门坐下来谈了两次,力争在明年内解决这个事关居民安全的老问题。”

楼门院治理

居民齐议事 解决停车难

和平门向东不到200米,前门西河沿8号楼就在路边。

下午4点,8号楼楼下车水马龙,门前新设的金属栏杆外,有一片用简单的铁链路桩围出的区域,十几辆机动车依次排开,基本已经看不到车位,但停车秩序井然。

看着这一排整整齐齐的车,楼门长张萃明颇有些自豪,靠着居民自治、自我协商,这片不大的停车区域用十个车位的面积,解决了楼里三十余辆车的停车需求。“而且基本没有停车费用。”

张萃明回忆,由于临近旅游区,旁边还有几个大饭店,以往楼下乱停车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保证居民的停车,几年前有三五个居民牵头,在楼下打了地桩,隔出一片区域,准备“自己管起来”。

居民自管的想法,也得到了社区居委会的认可。由于前门西河沿周边有多处居民楼,停车资源较少,居民为抢占停车位只能各出奇招,为解决停车难题,社区决定引入居民自行协商的决策机制。

“我们组织居民成立了车管会、居民议事厅,各个楼都有车主群,让大家一起商量,车到底怎么停。”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晨茜介绍,车位规划、划线工作,社区可以代劳相关工程,但车位如何分,如何管理,停车时间如何分配,乃至于用什么样的地锁、停车桩的高矮,全由居民自行协商。

目前楼里有32辆车办了“车证”,车位太少,需要分配停车时间,张萃明组织群里的居民自行协商。大家定了规矩,如果遇到停车挡路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沟通。“车挪一挪就能腾出几个位置,再加上不常回来的,大家都比较满意现在的方案。”

停车的问题解决了,居民自治的模式,在社区的其他事务中一样适用。2020年,前门西河沿8号楼成为北京市楼门院治理示范点,作为楼门长,张萃明与其他社区志愿者一起,加入到社区防疫、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活动中。

“小区封闭说了好几年,一直实现不了,这次疫情终于实现了。”指着8号楼下崭新的铁栏杆,张萃明介绍,自打8号楼建成,就一直是对外开放的状态。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早就有居民建议过进行社区封闭改造,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推进成功。今年疫情期间,临近几栋楼只好用蓝色铁板作为围挡,在社区的协调下,如今几栋楼统一建设了护栏,还在调试人脸识别系统的门禁。

而围栏怎么安,还要靠居民自己的力量。“最初的方案里,有的会占用车位,有的会留下缺口。”通过居民议事制度,最终的围挡设计考虑了各方需求,栏杆在8号楼下拐了一个“L”形,“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L’,这里面包含着所有居民的智慧。”

业委会

成立党支部 服务更细心

干了半辈子的领导,退休多年的童飚没想过,如今自己有了新职务——美丽园社区业委会党支部书记。

而在业委会内成立党支部,也是海淀区商品楼社区业委会的首次尝试。

“社区的工作看似都是小事,但都要一家一户的做工作。”业委会党支部成立不到一年,已经为小区解决了屋顶大修、光纤入户等几项大事,而让童飚最为记忆犹新的,还是光纤入户的工作。

在周边几个小区的居民看来,美丽园环境优美、治理正规,可美丽园居民的心里却一直有个“疙瘩”——小区一直没能实现光纤入户,居民家中的网速与目前互联网大发展的现状格格不入。

而光纤入户的难点,在于改造过程中要穿墙打洞,涉及到家家户户,这也让许多业主担心工程是否会影响楼体的安全。想要得到居民的认可,还得一户户去聊。

“要让居民认同改造,得找到突破口。”疫情的到来,让业委会的成员发现了机会——小区里的孩子都要上网课,过慢的网速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头等大事。通过这个契机,业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家家敲门做工作,从百姓需求入手,终于获得了居民的认可。“一些不支持改造的居民,看到其他楼改造后提升明显的网速,也就同意了。”通过由点带面的推进,小区光纤改造工程至今已经完成了九成多。

距离美丽园不远,恩济里社区的居民同样感受到业委会的作用。

“这一年来,我们业委会的工作重点也从监管物业,变成了与物业等各方协商,满足居民的需求。”业委会党委书记王思红回忆,2020年4月,业委会党支部成立,首先面对的就是社区防疫工作。由于社区面积大,居民多,物业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业委会主动出面协调了一百余名居民志愿者,轮班站岗,保证社区安全。而每天的最后一班岗都是王思红来值守,“我作为书记最后一个走,居民也会更配合我们的工作”。

【期待】

资金需帮扶 制度待破题

“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年轻一些的志愿者加入。”虽然社区自管搞得如火如荼,张萃明还是有自己的担忧。他坦言,社区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这其中,包括刚刚退休可以发挥余热的中老年人,也包括楼里的年轻人。

张晨茜表示,社区居民的网上议事会参与度提高,如何将这种热情带入到现实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而2021年,社区治理还面临着防疫常态化等一些任务的考验,“希望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里的在职党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王思红则盼望在社区治理制度和社区建设资金上,得到进一步的帮扶。例如恩济里社区公共区域道路整修路面,预计需要超过100万以上的资金,但这个资金从哪来还不清楚。“老小区的物业费如何调整,公共维修资金到底怎么才能用起来,这些问题都盼望得到相关制度的进一步明确。”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