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保障让2004万贫困人口受益,今年农村低保都超扶贫标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2020-11-23 17:03 语音播报


热点

1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底线制度安排。全国共有20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2017年底以来,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持续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者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以后,就能够稳定地实现“吃不愁、穿不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

“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实现

民政部聚焦特殊群体,有效履行兜底责任。创新完善低保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政策,确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应养尽养、应救尽救”;积极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民政部立足民政部门职能优势,创新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精准对接贫困群众需求,实现兜底保障和增能提升相促进,使兜底保障有力度,更有温度。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实施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作用。

农村低保提高至5841.7元

通过兜底保障政策,将特殊贫困群体的收入提高到或者超过脱贫收入标准。脱贫攻坚以来,农村低保标准大幅提高,从2015年的3177.6元提高到2020年三季度的5841.7元。从2017年开始,全国各市县农村低保标准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脱贫收入标准,确保实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今年,全国所有省份的农村低保标准都超过了脱贫收入标准,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标准还要更高一些。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洪波介绍,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防止出现盲区和死角,在正常按季度比对之外,国务院扶贫办又将2019年底未脱困人口、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和无劳动能力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的贫困家庭,再作一次更加精细的比对,督促指导各地加强监测、摸底和排查,进一步查漏补缺。这次各地共摸排361万人,新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超过100万。“我们通过多种举措,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从目前情况看,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纳入了低保或特困救助的政策范围,纳入低保和特困政策体系特殊贫困群体都达到了脱贫收入标准,能够如期实现脱贫。”他说。

政策向“三区三州”倾斜

在兜底保障中,将“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民政部出台的政策措施,均针对性增加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举措。中央财政安排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连续多年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9年、2020年新增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8.2亿元,全部安排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董秀芳介绍,临夏州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将因学、因病、因残、因灾、失业等存在致贫或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确保全州兜底保障对象持续实现了政策性脱贫。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残以及因疫情造成临时性困难的家庭,落实临时救助,累计救助85.2万多人次,发放资金16.17亿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为2.77万户困难残疾人和3.45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两亿元。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