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院落巧生财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丰家卫、逸然

2020-10-01 09:09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长安街知事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你们看看红光满面的冯朝民,就知道北京挂职干部帮扶的作用有多大了。”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贝子府镇千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内,听说记者要了解北京扶贫情况,贝子府镇党委书记徐向光高兴地说。

站在众人面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冯朝民,衣着体面、精神抖擞。如果不是徐向光深入介绍,很难想象此前长期靠政府补贴救济生活的冯朝民,曾有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身体状况也很差。

变化发生在北京挂职干部帮扶当地建设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之后。

贝子府镇位于大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腹地,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农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没有发展成规模企业。当地政府一直想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无奈各方面的条件都欠缺,尤其缺资金。

2018年7月,陈超由北京市海淀区选派,赴敖汉旗挂职,任敖汉旗扶贫办副主任。在了解到这个困局后,他积极推进帮扶对接,由海淀区出资700万元帮扶,对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初期建设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项目运营之后带贫效果十分明显,每年贝子府镇拿出10万元资产收益金,分配给全镇1370多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陈超介绍,很多贫困户还实现就近就业,今年,有30多名贫困户在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工作,年均可增收2万余元。

当地很多贫困户家中院落比较大,能否在院中建设食用菌棚,推广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更加精准的增收致富?

不过,当陈超说出这个想法时,不少贫困户犹豫了。庭院食用菌棚好不好经营,不会干怎么办,赔了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摆在面前。

为了消除疑虑,陈超和产业园负责人共同开展工作,由产业园负责技术指导并与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合作、订单回收合同,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的困扰。

最终,冯朝民等6户贫困户在自家院里各建起一座食用菌大棚,年增收1万多元。

得益于庭院经济,冯朝民如今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劳作挣钱,身体也好了。谈到未来打算,他准备明年再单独建设2座大棚。

今年,陈超又协调海淀区180万元帮扶资金在敖汉旗丰收乡建设了食用菌扶贫车间项目,带动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庭院经济。

“扶贫先扶志,只有让贫困户彻底认识到劳动、学习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我们的帮扶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一方产业、壮大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陈超深有感触地说。


编辑:郭 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