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啃下“硬骨头”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秦羽、逸然

2020-09-27 18:35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长安街知事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要致富,先修路。在北京第九批援藏干部、拉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海波看来,路修好了,公共交通也要跟上,尤其是对地广人稀的雪域高原而言。

何为地广人稀?这名曾任北京市交通委朝阳运管局副局长的干部,起初并无概念,直到去年7月服从组织安排,对口支援拉萨。

国庆期间,他到海拔4840米的当雄县恰嘎村驻村7天。该村共300余户、1500余人,却分成了8个片组,相互之间开车至少要10分钟,最远的达到半小时。

徐海波慰问恰嘎村贫困村民

问题随之而来。农牧民为了增收,外出进城打工该怎么办?老百姓到县里、乡里购买生活物资,或者把家里生产的东西拿去卖又该怎么办?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成为他们最大的期盼。

近年来,数批交通口的援藏干部,都为之付出了诸多心血。然而直至徐海波到来,全拉萨市仍有12个行政村未能开通农村客运,且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看到拉萨非常淳朴的民风民情,内心深处认为,应该发挥好北京的先进经验,切切实实做一些实事,让当地百姓在出行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徐海波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比如柳吾乡3个行政村使用城市公交延伸方式,当雄县央热村使用农村客运线路延伸方式,墨竹工卡县8个行政村加快道路改建。

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今年5月底,拉萨57个乡镇、22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农村通客车的目标,农牧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成功破局。

徐海波(右)调研墨竹工卡农村客运班线

其实,实现“村村通”,对徐海波而言,只不过是万里长征刚走了第一步。他还要和同事们尽可能地提升线路频次,同时做好运行监测。“目前上午一班下午一班,我们会进一步努力,尽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升频次。”

类似“村村通”的实事,援藏一年多来,徐海波还做了许多。比如协调组织拉萨市北环路和柳梧大桥两个重大堵点改造,比如指导组织实施拉萨市《出租汽车改革实施意见》,逐步规范当地网约车市场等。

最近,徐海波时常为一张照片感动着。冬日暖阳照耀下,六七位藏族同胞面露微笑,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准备登上一辆当杰村开往林周县的客运班车。

“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毕竟我到这来以后确确实实做了一些事,能够让当地的百姓出行得到便利。”徐海波说,这张照片也给了自己压力,“继续努力,争取在援藏三年多做一些事情,不负韶华,不负人民。”


编辑:郭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