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地种出百倍收益,难以想象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丰家卫、逸然

2020-09-21 16:29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长安街知事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沿着崎岖的山坡地往上走,一百多个蔬菜大棚蔚为壮观,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官井子村的菜农正在大棚里采摘正当上市的青椒,销往北京及周边地区。

这片山坡地以前以种植杂粮为主,亩产值仅有200元左右,自建设设施冷棚后精细化种植蔬菜亩产值可达万元。

“现在一个9分地蔬菜棚的收入,相当于以前100亩旱坡地的收入!”官井子村党委书记王永利感叹说。

山坡地上能种出超过去百倍的收益,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内蒙古自治区的翁牛特旗,蒙语为“神圣的山”。当地多山,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尤其是西部几个乡镇山坡地较多。过去,当地农民“靠天吃饭”,赶上雨水好的时候,收成就好;赶上自然灾害,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作为国家级贫困旗县,当地脱贫攻坚面临三大难题:农业发展缺水、产业发展缺技术、村集体经济薄弱。

北京市通州区于2011年与翁牛特旗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截至2017年年底,七年间共争取京蒙帮扶资金4840万元,实施京蒙帮扶项目17个。

从2018年4月开始,通州区加大对翁旗的扶贫协作力度,在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聚焦精准脱贫。去年4月,曾凡博作为第五批挂职干部赴翁牛特旗,任旗委常委、副旗长。

翁牛特旗的设施农业扶贫产业园有着特殊的模式,即“联村共有+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以官井子村京蒙扶贫协作产业园为例,其产权是广德公镇14个村共有,每年640名贫困户从中受益,带动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在北京挂职团队的帮扶下,当地还培训了一批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贫困户即便年龄大了,也能在家门口就近上班。

曾凡博举例说,由北京帮扶的亿合公镇北台子“京蒙对口帮扶产业园”,一期建设设施暖棚86栋,配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扶贫车间、冷鲜库等设施;在距亿合公镇60多公里外的紫城街道富兴家园扶贫车间,从去年5月到现在,每天都有七八十名异地扶贫搬迁60周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灵活就业。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干点儿活还能活动筋骨,坐着干活也不累。”今年66岁的李井文,去年10月从50多公里外的广德公镇艾林沟村下猴头沟组搬迁来到富兴家园安置小区,如今老两口在车间挑选中药材,一天能挣80多元。

今年3月,翁牛特旗成功脱贫摘帽。“北京来的挂职干部,要发挥实实在在的帮扶作用,我们要把翁牛特旗好的农副产品卖到通州、卖到北京,卖到全国,让当地群众的钱包更鼓。”曾凡博说。


编辑:郭 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