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越晚,触网越早,京沪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较全国更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2020-09-21 16:12 语音播报


热点

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国7岁至18岁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岁至10岁。对比2017年和2020年的数据发现,8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增多,表明未成年人网络“原住民”的特征越发明显。伴随网络接入手段的日益普及和网络运用便捷程度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网络普及率已几乎没有差别,“全民上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显著标签。

在使用设备方面,手机仍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超过80%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随着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12.4%的未成年人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小度音箱、天猫精灵、Alpha蛋等)上网,使用智能手表上网的未成年人达19.9%。

超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流行语

调查显示,累计超过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流行语(经常使用+较多使用+有时使用,62.2%),仅有9.8%的未成年人“从不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未成年人占大部分。如果按照量表进行加权计算,未成年人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整体得分为40.5分(百分制),也就是说,生活中未成年人大约有四成会使用网络语言。而另一项数据表明,只有三成(33.2%)未成年人从不模仿网上的行为,五成未成年人学唱网上流行歌曲,近两成(19.5%)未成年人会模仿网络说话的方式。而对网上流行的娱乐活动、网上流行的东西、网络游戏中的人物、网上流行的新玩法等,部分未成年人会模仿或购买。调查显示,网络流行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日常语言和行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超过半数(55.0%)的未成年人表示熟悉一些网络用语。在众多网络用语中,未成年人熟悉程度较高的为娱乐综艺方面用语,如“cp”(36.5%)、“skr”(22.4%);其次为社交方面用语,如“养火花”(17.8%)、“扩列”(17.5%),此外,15.8%的未成年人熟悉源自漫画《七龙珠》的词语“战五渣”。

北京上海两地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更早

蓝皮书指出,北京和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和网络建设等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在社会见闻、教育资源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研究分析这些地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数据,可以其他地区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发展起到比照和引领作用。

通过对北京小学生和上海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地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较全国平均年龄更早,且“出生越晚,触网越早”的趋势更加显著。京沪地区的中小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虽然和全国基本相似,但在网络学习、搜索信息等主动运用网络能力方面要高于全国水平。以参与网课为例,尽管北京小学生不参加网课的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参与网课学生平均上网课时间更长,在英语和编程科目的学习水平上也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而上海中学生无论参与网课的时间还是比例都高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水平,每周参与网课八小时以上的比例更是全国水平的近5倍。同时,京沪地区未成年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水平更高。北京小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言更为谨慎,考虑自身言论对他人影响、隐私保护和设置高安全级别密码的比例也更高。

微信渐成未成年人社交第一平台

蓝皮书指出,微信渐成未成年人社交第一平台。在社交媒体的使用种类方面,以腾讯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体最受未成年人青睐。调查显示,微信已成为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占比为55.8%。其次是QQ,占比33.2%。由此可见,微信相较传统社交平台腾讯QQ的优势逐渐明显,选择的人数比例高出22.6个百分点。

年级因素与未成年人使用腾讯QQ或微信的选择偏好存在显著相关。在偏好使用微信的未成年人中,小学高年级的未成年人占比最多,占80.0%;在偏好使用腾讯QQ的未成年人中,初中生占比最多,占43.8%。由此可见,小学生比中学生更青睐微信,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的使用呈现低龄化趋势。


编辑:徐慧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