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将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枝

2020-07-30 21:48


热点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将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高度关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议题。29日,副市长王红代表市政府报告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受市政府委托报告了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情况,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询问。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聚焦复工复产政策,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大厅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兑现”。此外,对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箱监管”措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

市人大财经委在审议意见中提出,对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应制定行业性特殊帮扶政策,鼓励支持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消费、线上经济。

准入门槛:整改不合理限制

王红表示,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要求,对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开展整改。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电信、铁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改革。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确权,力争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超过300亿元。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审批权限赋权和下放,分阶段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制度创新清单。

政务服务:试点“备查制”实现“零跑动”

为做好政府权力减法,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制定“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及市级许可事项清单。试点推行市场主体标准自行判别、权利自主享受、资料自行留存的“备查制”改革,实现“零材料、零跑动、零接触”。

聚焦复工复产政策,推行政策兑现“一次办”,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大厅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兑现”。对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事项,将建立政府内部联合审批、数据共享、统收统分等业务协同机制,推出200件“办好一件事”套餐。

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沙箱监管”

“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需要保护,也需要避免因疏于管理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王红介绍,本市将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目录库并动态调整,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箱监管”措施,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

此外,为更好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本市将推进信用监管,制定信用分级分类标准,出台信用信息评价实施细则。完善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明确失信行为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认定范围、标准和程序,细化信用惩戒措施,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对外开放:推动金融、数字贸易等四个领域开放升级

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突出北京优势产业特色,将在金融、数字贸易、文化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推出更多开放新举措。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全球财富管理,推动跨境资本有序流动,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深化数字经济和贸易开放,制定实施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意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结合云游戏、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等场景需求,搭建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优化免税业经营主体和空间布局,促进消费回流。加快专业服务资源要素统一开放和自主流动,在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领域探索推进京港澳专业服务机构共建。

审议意见:政务服务标准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

市人大财经委的审议意见提出,实地调研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在准入许可、要素获取、投融资、招投标等领域,对民营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权益保护不够平衡。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从暗访情况来看,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服务规范,业务比较娴熟。但也有代表反映,一些行业部门具体办事人员在答疑解惑、精准受理方面仍需培训,政策咨询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能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影响整体营商环境。

此外,监管执法方面,“管得过多”与“管理不到位”现象并存。一方面,监管存在部门不协同、检查频次高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领域监管缺位、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监管能力亟待增强。包容审慎监管模式需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还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人大建议:对新业态新模式多主动引导善意提醒

市人大财经委建议,持续关注市场主体受疫情影响所面临的困难,对冲击较大的行业制定行业性特殊帮扶政策。对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消费、线上经济要及时出台鼓励支持政策。

政务服务方面,细化量化服务标准,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建设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涉企政策出台前,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出台时应当同时配套具体实施细则,并做好宣传解读,让企业找得方便、看得明白、用得解渴。

此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要支持包容创新,又要审慎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失误,多一些主动引导帮助和善意提醒,避免“一禁了之”,在“放”与“管”中,找到规范市场秩序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平衡点。

【链接】专题询问

市政务服务局:继续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

成燕红委员: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文件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

市政务服务局:服务流程标准化方面,已从咨询、预约、受理、审查、告知、送达等各环节进行了时限标准、服务渠道、责任部门等全流程规范,推进办事信息全过程、全环节实时告知。在市区乡镇三级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80%以上的事项可以在综合窗口办理。下一步将依托本市大数据平台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继续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加强电子证照汇集和应用,实现电子证照种类齐全、更新及时。聚焦身份证明、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民生保障等高频政务服务数据需求,开展相关数据在线调取与核验,支撑全网通办、全程网办和网上实办。

市金融监管局:推动各区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

李爱庆委员:在便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更好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方面,将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市金融监管局:今年上半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49.45亿元,占比不到千分之四,在中小微企业贷款中占更少,存在知识产权质押渠道不通畅问题。我局已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中关村科创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于符合要求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按照实际贷款利息的40%给予企业补贴。同时,研究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如果发生了逾期或代偿,将给予一定的补偿支持。

政府性融资担保方面,目前本市已对中关村科技担保增资12亿,对北京再担保公司增资10亿。下一步将推动各区增加本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支持重点发展小微担保业务。加快出台经营指引,引导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聚焦小微企业、涉农企业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