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验证难,谁能为视障人士铺好手机上的“盲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叶晓彦

2020-07-16 11:37


热点

扫健康宝、电子支付、聊微信、叫外卖、打手游......用手机操作这些,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该怎么使用触屏手机?虽然一些手机设计了协助读取信息的读屏功能和软件,但视障人士仍会面临刷脸难、支付难、验证难等手机使用困难。市政协委员许槟建议政府和公共部门将信息无障碍列入相关采购,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指数。

健康宝刷脸难

位置对不准 根本刷不上

自从进入公众场合需要核验北京健康宝,视障人士李岩就犯了愁。“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一块光滑的屏幕,没有任何凸起,所以只能靠手机自带的功能或者第三方读屏软件来读取屏幕上的信息。”今年40岁的李岩为视力一级残疾,独自居住,他每天都要使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用聊天软件与朋友沟通、在网上下单购物、用手机支付等。

视障人士手机里的读屏软件需要一直开着,只要手指触碰到一个功能模块,手机就会用语音读出这个模块上的文字信息。每次使用手机的时候,李岩都要用一只手先将手机拿到耳边,这样他就可以清晰地听到手机发出的语音指令;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托住整个屏幕,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缓缓移动,凭借语音的提示来寻找所需要打开的软件。用手掌托住屏幕的目的,是为了更容易掌握屏幕的边界。

平日里,读屏软件可以满足李岩日常使用手机的需求,然而自从疫情防控需要核验北京健康宝之后,他就遇到了困难。直到现在,李岩都没能成功完成北京健康宝的核验,因为他无法独自完成人脸识别,有时候甚至连小程序都很难打开。

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需要把脸对准一个圆形框,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就会进行人脸扫描识别和核验。李岩使用的是手机IOS系统的“旁白”功能,根据“旁白”提示,打开微信小程序中的“北京健康宝”之后,他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来核验健康状态。然而,由于人脸识别的圆框只有一元钱硬币大小,健全人扫一眼,就能让自己的脸轻松对准圆框了。但盲人不行,脸与圆框之间的角度不对、距离太远或者太近,都无法完成识别。对于李岩这样的视障人士来说,根本无法准确找到位置,他尝试过几次只能选择了放弃。

“就算有人帮忙把人脸识别了,这个小程序也不好用。”李岩说,每次他打开北京健康宝小程序的页面,点击屏幕的时候,手机的语音只会发出“绘图区域”的提示。“这说明读屏软件只能识别到这是一张图,而不是一个功能按键,所以我根本没法儿进入,只能退出。”

每周,李岩都需要去菜市场或超市购物,因为北京健康宝使用不畅,他只能选择请保安或工作人员帮忙填写身份信息。“好在目前还没有遇到拒之门外的情况,但如果遇到工作人员太忙顾不上,我只能在门口等着。”

二维码支付难

搜索寻找数字键  没法请人帮忙

就算是顺利进入了超市、商场或菜市场,购物的时候,李岩仍然会遇到困难。“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现金了,都是用手机付款,我也是一样。”李岩说,“可是我得在买东西前,先问人家有没有扫码枪,有的话,我才敢买。”

对于健全人来说,手机付款只需几秒,可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至少需要几分钟。李岩告诉记者,他要打开手机,听着读屏软件的提示,一点点摸索着找到支付软件。然后,再摸索着找到付款的选项。“如果对方有扫码枪还好,我把付款二维码找出来,一扫就行,但如果让我扫码支付,那可麻烦了。”

李岩曾经几次被扫码“为难”。首先,拿着手机根本对不准二维码,需要卖家帮忙把二维码递到他的手机跟前才行。其次,听到成功扫码声音之后,他还要摸索着屏幕寻找数字按键,输入正确的支付金额。输入完金额之后,他还要继续摸索着输入支付密码。健全人可以躲避别人的目光来输入密码,但视障人士做不到,也不可能请身边的陌生人帮忙。“如果后边一堆人排队,我就更慌乱尴尬了。有时候读屏软件突然卡了,一切操作都要重来。”

登录验证难

遇到图形验证  读屏软件懵了

视障人士李任红已经60岁了,她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非常高,网上聊天和购物、操作股票、银行转账都能自己完成。“只要有耐心,跟着读屏软件操作起来不太麻烦,但最让我头疼的还是登录验证。”李任红以一款聊天软件为例,“最早只需要输入密码就能登录,后来需要填写数字验证码,再后来居然变成了图形验证。”

视障人士的手机读屏软件使用起来并非一直畅通无阻,与很多软件都存在不兼容的问题。有些页面为了美观,把带有文字的按钮和图片重叠在一起,对于健全人来说,可以从图片中一眼看到文字按钮,轻轻触碰就能进入下一个页面。但是读屏软件只能识别出这是一张图片,而无法提示视障人士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需要图形认证的时候,操作者只需要用手指点住一个画面,然后将它拉到指定的位置,再松开就可以完成验证,但李任红无法完成,因为读屏软件只会提示这是一张图片,根本不能操作。“每次遇到这个,我就只能让家里人帮忙了。”在使用手机软件操作股票的时候,李任红也不得不尽量选择不需要图片验证的APP手机软件,毕竟不是每次旁边都有人能帮忙。“可有时候没有验证的软件又怕不安全,真的是两难。”

因此,李任红尽量让软件保持登录状态不退出,而她最怕的就是换手机,因为很多软件都需要重新登录。

另外,在“双11”、“618”这样的网购节日中,很多电商的促销界面也给视障人士造成了麻烦。李任红记得,有一年“双11”,当她操作到一些促销信息按钮位置的时候,读屏软件突然失效了,那些促销信息都没有念出正确的含义,都只念成了“按钮”,这让她在购物的时候几乎无法进行选购。

记者体验  

微信发送两个字  足足用了10分钟

完成了对视障人士的采访之后,记者也尝试打开自己手机的“旁白”功能,闭上双眼,体验盲人如何使用手机。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开微信,找到对话框,发送“你好”两个字,就用了足足10分钟。在操作过程中,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慌张、无助的感觉。由于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寻找软件上,需要有足够强大的耐心才能完成。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大约有1700万的视障群体,相当于每100个人就有超过1位是盲人。在移动互联网逐渐覆盖全域用户后,盲人作为特殊群体中的一类,终于开始慢慢享受技术的便利。像李岩、李任红这样追求平等参与的盲人来说,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热情甚至要超过常人。

然而,读屏软件无法识别、第三方软件对视障人士不友好等问题,让他们在用手机“闯”世界的道路上充满坎坷。在国内,尚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盲人无障碍阅读,仅仅是少数企业选择性的开发软件。希望软件开发者能能更多地从视障人士的角度考虑和设计,为他们铺好手机“盲道”。

委员声音:加快修订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相关法规

“在疫情期间,我也特别关注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用手机刷健康宝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认为,虽然信息化建设已融入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交通出行、就医挂号、缴费购物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网站和APP信息无障碍建设尚不完善。

去年两会,许槟就提出了无障碍信息相关提案,并一直持续关注。许槟认为,北京虽然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颁布了无障碍设施的相关建设和管理条例,但是从国家现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看,北京至今还缺乏信息无障碍的相关法定内容。她建议,相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相关办法,为推进视障人士的手机“盲道”做好实施保障。建议政府和公共部门将信息无障碍列入相关采购,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指数。从长远角度看,许槟认为,应倡导权益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应当是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从观念和认知入手,呼吁全社会关注。


编辑:徐慧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