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种野生鸟平谷洳河留倩影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张一阳 闫国明

2020-04-07 08:56


热点

三年治水,平谷“母亲河”洳河今春恢复水清岸绿,水质达饮用水源标准。眼下正值候鸟过境季节,平谷区监测显示,已有30种野生鸟类在洳河碧波中留下倩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4月6日,记者来到平谷区大兴庄镇的白各庄大桥,河水清澈,夹岸生绿。不远处,绿头鸭一家正悠然划水,白鹭隐身树间,耳边惟余鸟鸣。

这样的美景,被65岁的摄影爱好者耿大鹏用快门定格。自打1980年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他就把镜头对准了洳河。四十年间留下数千张照片,就数今年春天格外生机勃勃,天鹅、白鹭、戴胜、翠鸟、黑翅长脚鹬等鸟儿都留下了身影。“头些天,河滩里还来了黑鹳呢。”耿大鹏给记者展示他用长焦镜头拍下的照片,几只黑鹳细脚长腿,白腹红喙,“这鸟儿稀罕,比大熊猫还少。照片模糊点儿没事,可不能走近了惊着它们”。

今春的洳河似诗如画。监测发现,今年春天已有三十种野生鸟儿在平谷洳河现身,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不仅是水鸟,曾踪迹难觅的菹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及鱼虾贝类也形成了种群规模。

“以前水少、水脏,河流生态非常脆弱。现在河水清了,鱼虾、水鸟自然就愿意落脚栖息了。”平谷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贾方平介绍,洳河水质在不久前提升至地表Ⅱ类,即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符合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要求。而在三年前,同一河段的水质却是最差的劣Ⅴ类。

洳、泃两河把平谷城区环抱其中,是平谷的“母亲河”。在耿大鹏的记忆里,这里早年间鱼儿成群、水鸟翩跹,芦苇荡里常常荡漾着娃娃们的欢笑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河边陆续建起了养殖场、小工厂、居民区,污水统统直排入河,水清岸绿的美景消失不见,水鸟才不得不哀鸣着告别洳河。

2016年底,平谷区水环境考核不达标。痛定思痛,平谷区借“河长制”推行的契机,打响了一场为期三年的治污攻坚战,对洳河、泃河等河流开展溯源治理。

三年来,平谷区共封堵287个入河排污口,新建63处生活污水收集池,封堵养殖场排污口799个,基本实现了无污水直排入河。在周村、大龙河、小龙河等主要支流,新建了五座超磁临时污水处理站,河畔107个村庄污水全收集,大兴庄、夏各庄再生水厂投用。

治水三年,洳河恢复了干净秀美。去年初冬,久居河边的人们发现,涓涓细流还变成了宽阔清澈的大水面。原来,洳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管线打通了,每天有2.3万立方米清水注入洳河上段,为全流域增添水韵、修复生态。

不仅是洳河,平谷全区的河流水质状况均在今春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将军关石河、黄松峪石河、洳河下段、镇罗营石河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即便是正在开展治理的泃河,也达到了Ⅳ类水标准。


编辑:徐慧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