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动 | 众志成城,四方战“疫”!
北京日报 | 记者 朱松梅 武亦彬 方非 戴冰 王海欣

2020-02-20 08:03


热点

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型冠状病毒;战士,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街乡社区参与联防联控的工作人员,也是减少出门、戴起口罩的每个普通人。

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尚城社区工作人员指导返京居民扫描二维码,每日线上“打卡”上报健康情况。

北京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提出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1月22日,市委市政府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一日一调度,协调各区各部门形成合力。

众志成城,四方战“疫”,守土尽责。在街头巷陌,在机场车站,在企业园区,在每位市民的家中,一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

属地:防疫网覆盖社区村庄

燕山逶迤,残雪犹存。群山环抱之中的五里庙,距平谷城区尚有30公里之遥,是最偏远的村庄之一。

过去20多天,这里成了平谷团区委副书记赵菊的新战场。

“她只说自己是团区委派来的,也不告诉我们是啥职务。干活儿特主动,一来就问自己能做什么。”五里庙村党支部书记隋占良说,这里有382户村民,日常管理靠村委会的4名干部。最近防疫任务重,几个人忙得团团转,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最缺人手的时候,增援干部来了!”

下基层不是做样子,而是干实在活儿。赵菊的新岗位设在村口卡哨,一天8小时,排查陌生面孔,为机动车登记,给过往人员测体温,为村民发放口罩,普及防控知识……

疫情防控重点在哪里,治理力量就下沉到哪里。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各区共选派4.7万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一线,增援社区、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设置入村检测卡口。

战“疫”至今,我们对新冠病毒仍有太多未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一个超大型城市里,流动人口多、人员密度大,做到“四早”殊为不易。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和村庄,是控制人员流动、阻断病毒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一张木桌子、一把额温枪、一个消杀喷壶、几张告示牌,这里是西便门东里社区的出入口,由社工、居民党员、志愿者24小时值守,逢人逢车必检。

包括西便门东里在内,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12个失管弃管小区,眼下已全部封闭管理。22个出入口缩减为11个,为进入住户测量体温,谢绝串门者进入。

东城福祥社区居委会里,一块4米多长的黑板是防疫作战图。黑板上600多个小方格整齐排列,方格内标注着不同颜色、写着不同信息,比如“207,绿色,没有出京;607,橘色,1月26日返京,无发热、咳嗽。”每一户有无发热人员,何时离京返京,是不是独居、空巢、残疾、低保等特殊人群……凡是与防疫有关的信息,一目了然,随时更新。

海量数据是社工们一步一个脚印、五轮摸排走出来的。自从疫情发生以来,4支队伍全面入户采集信息,103名楼门院长全天候守护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5个卡口坚守。手敲肿了、腿走麻了、身体透支了,大家不喊苦,“只要能守好居民的健康安全防线,就值!”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说。

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胡同楼院,防疫网格覆盖全市333个街乡镇和所有村庄、社区,确保防控体系不散、防控链条不断、工作不留死角。

部门:职能部门不推诿、不缺位

防控疫情是一场总体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心协力,不推诿、不缺位。

疫情之下,春运成了这座超大型城市最为关键之处。

北京火车站出站口,抵京乘客经过体温检测设备。

据统计,今年春运期间,通过民航、铁路离京的人数达到1000万人。这些人都会在节后,如候鸟迁徙般再次回到北京。庞大的人流,无疑意味着风险。

1月31日晚,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市企业灵活安排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2020年2月9日24时前,除疫情防控、保障城市运行等必需行业,应当安排电话、网络、错时、弹性等灵活方式完成相应工作,不得造成人员汇聚、集中。

春节假期延长了,今年的北京首次没有出现返程高峰。在2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副主任容军表示,“从数据来看,不会出现集中返京的大客流。”

虽未现集中客流,可千万人的庞大流量仍然为防疫带来严峻考验。

在首都机场,进出安检门,不需额外停留,体温自动显示在旁边的显示屏上。如果乘客体温超过37.3℃,显示屏马上弹窗提示。在高铁上,旅客分散而坐,全员信息进行可追溯登记。

从1月31日起,轨道交通全路网陆续实现“测温”进站,车站通风已调整为100%新风模式,通风时间延长到22小时。全市公交对1200条常规线路制定了个性化方案,提高运力、降低人流、自动测温、做好消毒,保障市民出行。

防控期间,本该携手共克时艰,不法商贩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检查,从严从快从重查处。

1月23日,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就开出了一张300万元的重磅罚单。原来,一家药房坐地起价,将原本200元一盒的口罩哄抬至850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拟对其作出罚款300万元的顶格处罚。

居家过日子,蔬菜粮油、日用百货不可或缺。“战疫”之中,惟有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才能让市民感到踏实。

“1月19日,北京出现首个确诊病例当天,我们立即启动了预警机制,给各大商超企业发通知,要求增加货品采购量。”朝阳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大鹏说,朝阳区采用前置仓、零接触配送、蔬菜直通车等多种方式,保障市民吃上新鲜的平价菜。朝阳区还委托区属国企建立应急储备库,储备大米、蔬菜、鸡蛋、方便面等十余种商品,一旦商超货品短缺,立即启动“点对点”补货机制,“我们开展了两次演练,从出库到点位,最短40分钟,最长1小时。”

疫情期间如何就医,牵动着市民的心。北京市卫健部门立即公布了100余家发热门诊名单,以及可以接诊发热患儿的62家发热门诊名单、77家可以接诊孕产妇的发热门诊名单。一份详细的就诊指南也一同发布。

单位:守牢门,管住人,做好事

东三环附近,130多栋楼宇鳞次栉比,勾勒出北京CBD壮阔的天际线。

2007年建成的国贸三期A座,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栋。它有80层、330米高,再加上一、二期,5栋写字楼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共有365家企业入驻,员工1.2万人。

严峻的防控形势,让国贸中心写字楼部总监崔强紧绷着弦,丝毫不敢放松。“保卫楼宇,真的和打仗一个样。”崔强这样形容。过去20来天,国贸中心的“抗疫”时间表,在他脑海中清晰如缕。

1月22日,疫情消息自武汉传来,国贸中心启动黄色预警,开始采购口罩等物资。1月26日,31名部门负责人组成了防控小组。2月6日,CBD管委会与国贸中心签订责任书后,预警升级为橙色,对进出楼宇人员进行测温、手部消毒。2月7日,预警再次升级为红色,仅用3天就与全部租户签订了责任书。

除了整体布控,还得紧盯重点部位,比如空间闭塞的电梯。“国贸中心5栋楼总共132部电梯,全部喷涂了纳米抗菌抗病毒涂层,菌落数达到医用级别,而且每一部电梯都有物业人员盯着。”崔强说,甭管多宽敞,一部梯最多乘坐4人,“保证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上。”

每一个细节如绣花般精细,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CBD中心区方圆7平方公里,130多栋楼宇,办公面积达580万平方米,超5万家企业聚集于此。

“一座大型写字楼,动辄上千名白领,防疫压力可想而知!”北京CBD管委会产业促进处处长张炯杨说,管委会与楼宇、企业签订了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压实各方责任,引导企业分时到岗、错峰就餐。如今,超9成企业已复工,大多采用线上开工、远程会议、预约上岗等新模式,到岗率仅为10%左右。

白领们可以远程办公,工人们却必须在建筑工地奋战。“守牢自己的门,管住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成为全市各个建筑工地必须遵守的准则。

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一期已于2月9日全面复工。

北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建筑”工地机器轰鸣,30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有序施工。

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河北籍钢筋工张强今年头一次享受到了“专车”待遇。正月十五过后,建设单位直接派车去家门口接他返京,最大程度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我们从大年初三就启动了对返京劳务人员的远端筛查。符合条件的工人,我们统一派车接回工地。”北投集团工程总监曹峰说。工地上变化也很多:工友们人手领到一个“生活服务包”,牙膏牙刷毛巾洗手液一应俱全,不用再外出采买。午餐时,食堂把打包好的饭菜直接送到工人手里,不用再扎堆打饭。

如今,林萃路、东六环入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重点工程均已复工,用点对点接送、测量体温、错峰就餐、分散施工等方式降低风险,保护工人的健康。

地铁昌平线南延上清桥站施工现场,人员拉开距离,做好防护。

个人:距离远了,关爱多了

这个格外漫长的春节假期,“宅”成了大多数市民的生活写照。网友戏言:终于等到躺在家里就能给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

有人一次买足三五天的蔬果,减少出门,节省口罩;有人骑共享单车上班,少乘公共交通;有人尝试自个儿“洗剪吹”,只为不给理发店“添堵”……非常时期中的非常自觉,蕴含着万千市民携手“抗疫”的大爱。

宅家是“做贡献”,做好防护、走出家门,维护城市运行,守护更多人的健康,更是做贡献。

当了十几年出租司机,平谷刘家店行宫村的李丹丹从没像现在这样谨慎。车里常备口罩、消毒水,每隔两小时为车体内外消毒一次。回村之前,他总把爱车停在村外空地上,全身消毒后才回家。即便如此,他还是单独收拾出家里的一间小卧室独居,自我隔离。

他还自编了一段顺口溜:“出租司机作防疫,衣帽头发手勤洗。必戴口罩捂口鼻,测量体温保身体。车内消毒应彻底,重点区域心牢记。询问乘客来和去,发烧咳嗽须就医……”这些天,京城很多的哥的朋友圈里,都能听到李丹丹的大嗓门。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大家戴起了口罩、拉远了距离,相互之间却比从前更多了一些关爱和温暖。

东城安定门分司厅社区的王睿,刚刚度过了14天观察期。这名80后来自湖北宜昌,是一名央企职工,已在分司厅社区租住两年多。1月24日,他从宜昌返京,全程做好了防护措施,一到家就开始居家观察。

嘘寒问暖、送菜送饭的不仅有社工,还有年过六旬的房东孟德义。老人时常为王睿送去牛奶、饼干,“破五”那天,还把一大碗饺子端到了他门前:“你婶包了饺子,我给你带了一碗,趁热吃。”为了保证安全,双方约定减少接触,每次都是隔着门喊一声或者微信说一句,把东西放在门口。确认房东远离后,王睿再开门将物品取回,虽未碰面,却完成了一次次温暖“交接”。

在朝阳奥运村街道科学园社区,空荡荡的楼院里,一位老人的身影却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她端着一个盛有消毒水的塑料盆,细心擦拭门禁、扶手,喷洒地垫。

这位老人就是74岁的王兰俊,退休之前曾是海淀医院的儿科护士长。“我这一辈子,经历过太多次和疾病战斗的时刻,也碰到过好几次传染病的流行。”王兰俊说,几十年前,医疗条件与如今天差地别,隔离设施也相对落后,“那时候都不带怕的,现在就更不会恐慌。”

凭着职业敏感性,她很早就意识到了严峻的防疫形势,不但提早备下了两大桶84消毒液,还在腊月二十七主动找到居委会,要求承担一部分环境消杀和防疫知识普及的任务,倡导街坊邻居少出门、戴口罩。

四方战“疫”,共克时艰。

每一个社区、每一栋楼宇、每一个家庭,都在这非常时期全力以赴参与防控,坚决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让我们守望相助,共盼春来!

对话

怎么评价“四方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答问录

问:您如何评价北京提出的“四方责任”?

答:联防联控是中央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方责任”,是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让联防联控的大原则在落实中更有操作性、更细致,也更清晰。

问:您怎么评价四方各自的职责分配?

答:属地是地方政府,部门是职能机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块”和“条”。属地和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做到疫情防控的条块结合。单位是重要的空间载体,每个普通市民是防疫的主要参与者。

在防疫中,最值得突出的一个群体是社工。在复工之前,普通市民只需守在家里。可是社工每天都在一线奋战,负责消毒、人员排查、社区管理,工作任务非常重,他们是最可敬的群体。

问: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这四方是什么关系?

答:四方不存在上下级关系,都是城市治理的多元主体。

四方共同参与、密切互动、随时沟通信息,才能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