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唱响京杭“双城记”
北京日报 | 记者 李如意、袁新雨、张立朝

2019-12-08 07:29


热点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国家文化名片。大运河北南两端的北京和杭州,因河而兴,也因河相通结缘。昨天,京杭两地再次携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浙江杭州举行,京杭“双城记”就此拉开序幕。

昨天上午,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之一的京杭印象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举行。

因河而兴 因河结缘

中国大运河贯穿古今、连通南北、跨越江河,承载了沿线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运河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的纽带,地位尤为重要。目前,北京正带头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工程。大运河杭州段拥有拱宸桥、富义仓等6处世界遗产点和杭州塘、上塘河等4处世界遗产河段。如今,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中国大运河庙会等节庆文化活动都已是市民生活、游客旅游的组成部分。

北京和杭州因河而兴,也因河相通结缘,自古联系紧密。今年5月杭州代表团赴北京考察交流,双方就联手保护中国大运河,共同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章达成共识。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两城“各美其美”,更要“美美与共”。在京杭对话上,专家学者认为,两地应以“文化与科技推动大运河复兴”为主题,充分调动运河沿线城市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体。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长城是中国地图上雄健的一撇,运河是厚重的一捺,长城代表中华民族的坚强,运河代表神州大地的通达,运河通则国运昌。在接受采访时许江对记者说,京杭大运河能够从文化内涵的层面上沟通京杭两城,二者可以通过对话和文化交流相得益彰。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介绍了北京的实践经验。北京在大运河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既抓顶层设计,又抓项目落地;既抓遗产保护,又抓内涵挖掘;既抓生态环境改善,又抓文化旅游融合;既抓自身发展,又抓协同创新。他说:“大运河文化带对话机制将会在内涵挖掘、水系治理、文旅融合、数字科技、艺术创作、文创开发等多方面激发出新的合作。”

活动现场,北京文资中心与杭州运河集团、北京首创集团与杭州文广集团分别进行了签约,推动落实两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的产业合作。此次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

相关新闻

大运河京杭印象展杭州启幕

12月7日,大运河京杭印象展从12月7日持续至15日,展出大运河京杭两地在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反映两岸巨大变迁、文化传承等,使参展者感受领略运河风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古法造纸,一件件实物讲述着千年运河的悠久故事;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岸边的运河文化庙会、杭州段岸边的“运河之春”元宵灯会,一张张照片展现了千年运河的厚重文化。昨天上午,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之一的京杭印象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举行。

大运河京杭印象展从本月7日持续至15日,展出大运河京杭两地在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反映沿岸巨大变迁和文化传承。现场还展示了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北上》等北京出版的大运河题材精品图书以及《美丽浙江》等浙江出版的精品图书和文创产品。

7日下午,京杭媒体杭州大运河采风暨随手拍大赛启动。在游人如织的拱宸桥西,京杭媒体记者体验了大运河沿岸风情,无论是胡琴的袅袅妙音,还是专注对弈的运河流域居民,都勾勒出了大运河流域生动的剪影。在运河畔的手工艺活态馆,记者们体验了杭州油纸伞绘制、青田石石刻以及蜡染工艺,进一步深入了解大运河在杭州一端孕育出的技艺与文明。

日渐西沉,余晖映照下的大运河甚是温婉。船行至归处,华灯方初上,一幅风姿曼妙的运河夜景徐徐展开,诠释着大运河文化的深厚与多元。本次采风以媒体融合传播的方式,向海内外展示大运河风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交相辉映。

原题: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唱响京杭“双城记”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