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省长怒批后,厅长受诫勉、副厅长免职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周经纬

2019-11-20 19:38


热点


进入 长安街知事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今天下午,甘肃省人社厅“任性用权”问题的最新处理结果公布,副厅长闫敬明被免职。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不止副厅长,甘肃省人社厅厅长贾廷权也受到诫勉处理。

此前,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分别就相关问题作出批示。

林铎批示:“对这种严重违背规定,在‘放管服’深入推进中仍设置障碍,体现部门‘权力’的问题严肃处理。”

唐仁健批示:“性质恶劣,严肃处理”。

甘肃省委、省政府还通报批评了省人社厅,措辞十分严厉:“把部门利益看得太重,只想揽权、不愿放权、任性用权。”“导致用人单位苦不堪言。”“对办事群众态度简单粗暴、反复折腾,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

到底是什么样的错误,令甘肃省人社厅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呢?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今年2月28日,甘肃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4部门联合发文,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这本来是给用人单位放权、方便人才引进的好政策。然而1个月(3月25日)后,甘肃省人社厅又发了文件,将事后备案变相分为招聘计划备案、考试体检备案、审批结果备案等3个事前备案环节,名为“事前备案”,实则“变相审批”。

相关通报指出,甘肃省人社厅以“盖章”倒逼相关部门审批,要求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报备材料必须由甘肃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后上报,否则省人社厅不予受理。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把另外两个部门“拉下了水”。

程序复杂化导致实际工作难以开展。今年1月23日,甘肃省人社厅发布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历时5个月才完成第一个引进博士的“备案”,到7月底,还没有1名高层次人才真正引进落地。

据了解,用人单位完成甘肃省人社厅的所谓“备案”,至少需要省委编办盖章2次,省教育厅盖章7次。而完成“备案”后,还要进行入编、定岗和工资批复等后续程序。

不仅如此,甘肃省人社厅对备案材料的格式、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是边安排边调整,随意性大,每次备案能否通过,全凭事业处工作人员主观判断。

调查发现,一高校发布《招聘公告》时报备了5次,发布《补充公告》时报备了两次;另一高校《考核工作方案》报备了5次;还有的高校审批结果报备了3次,用时长达26天。

此外,甘肃省人社厅设计的一些表格内容冗杂、名目繁多,与引进人才没有直接关系,纯属形式主义。

例如,《岗位档案》附表内容与《工资档案》基本雷同,要求所有在册职工逐人填写独立建档、层层盖章,有的单位需要填写上千份,每份都要在学校、省教育厅盖章后报省人社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且没有实质性用途。

各用人单位对此疲于奔波、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此事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近日,甘肃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5名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对省人社厅党组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责成作出书面检查;

给予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诫勉处理;

分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内警告处分,免去其党组成员、副厅长职务,改任二级巡视员;

给予事业处处长等其他3名责任人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及降级处理,调离省人社厅事业处。

甘肃省委、省政府通报称,省人社厅任性用权,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对基层的强烈反映不理不睬、我行我素,问题的根源值得深思。

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甘肃省人社厅此次暴露出的问题,正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希望全体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尽职履责、谨慎用权,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编辑:郭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