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好老师”英年早逝,亲友学生设基金追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任敏

2019-09-16 19:43


热点

这是一份美丽而哀伤的心意。

一年前的5月24日,接连指导多位学生修改毕业论文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于瑾因劳累过度,在家中午休时猝然离去,年仅52岁。

一年后的今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召开于瑾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六位报告人的娓娓讲述后,由于瑾的亲友、同事、学生等自发筹集的“于瑾教育基金”正式成立。今后,基金将用于支持于瑾金融实验班项目、于瑾大讲堂项目和高端师资培训项目等,以延续这位逝去师者的仁爱之心。

今天(9月16日)下午,贸大国际交流大厦二层会议厅内,座无虚席,这里挤满了前来聆听报告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之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于瑾”这个名字。于瑾到底是谁?答案藏在六位报告人的动人追忆和深情讲述中。

作为多年好友和同事,贸大教务处处长蒋先玲归纳,于瑾的最大特点是淡泊名利、认真做事、低调做人。她不争“显性”的工作量,系里年轻老师需要教学工作量,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从零开始精心打磨的《投资学》课程及教案拱手相赠;她不争福利待遇,主动将学校分配的教授办公室让给年轻同事做科研;她非常看重对学生的引导,承担大量“隐性”工作量,结束两个多小时的大课之后总是主动留在教室答疑,成为贸大课堂的靓丽风景。

她对学生极有爱,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小帅哥”“小可爱”,她可以准确说出每一位学生的家乡、爱好和小名,也会在上课时听到一位同学多了几声咳嗽而在下课时特意叮嘱他保重身体。

图片外经贸大学提供

她对教学出了名的认真,坚持每年更新课件,且讲义全部手写。她的科研也卓有成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开展了对互换、期货、期权问题研究,后来还带领学术团队开展了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结构、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基金治理结构、行为金融等系列研究。有“期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认为于瑾在新兴市场金融领域的研究引人注目,并将其研究成果收录为麻省理工学院教学材料。

图片外经贸大学提供

52岁的匆匆岁月中,于瑾没有重要的行政职务,没有响亮的头衔,却赢得周围人的盛誉,她一生是短暂的,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的影响下,有学生赴西藏锻炼,有学生赴山区支教,还有学生放弃赴港工作机会,去农村扶贫当“第一书记”。

图片外经贸大学提供

“于瑾老师用一本本逐字逐句的教案,一句句亲近学生的问候,一行行勾勾画画的批注,一次次与学生‘掏心窝’的促膝长谈,为我们展现了她把自己和学生活成‘命运共同体’的生活工作日常。”贸大党委书记蒋庆哲认为,于瑾的言行真正诠释了老师的含义,“所谓老师,就是那个在几十年岁月里,对学生悉心呵护、种树成林的人。”

于瑾去世后,她的亲人、朋友、同事、学生自发捐款,首期筹集善款300余万元。今后,该基金将用于奖励师德高尚、深受学生爱戴的贸大教师,资助志存高远、成绩优异的贸大学子,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中国金融业创新发展的科研人才,以及其他相关的公益活动等,具体将支持于瑾金融实验班项目、于瑾大讲堂项目、高端师资培训项目等。

得知于瑾去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也专程从美国赶来,今天,他走上贸大“于瑾大讲坛”,以《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与金融实践》为主题,开启首讲,并主动担任于瑾教育基金名誉理事长一职。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