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精治、共治、法治?中外专家为首都治理把脉开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任敏

2018-10-20 20: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也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北京到底如何应该推进精治、共治和法治,世界各国在治理首都时有何独到经验?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一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近30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城市治理经验和智慧,为首都北京城市治理建言献策。

北京城市治理逻辑:地方品质驱动

新时代,首都北京的治理逻辑是什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杨开忠认为,从新空间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个逻辑应该是地方品质驱动型发展。

所谓地方品质,即地方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其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丰富多样高品质的消费环境,令人愉悦的社会交往,优美的实体环境以及高效便捷的交通、数字和制度等基础设施。

北京实施地方品质驱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具体通过两点来实现:

其一,优先丰富和发展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北京的规划提出要建设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其二,不断提升人们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其与功能、规模、布局和制度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宏山分析,近年来,北京在城市治理方面推进两个层面的改革,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整合上,提升跨界行动能力;在政府内部整合,提升跨部门管理能力,推进网格化管理、街道大部门制改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等。他比较赞赏这种全新的整合治理形态,但同时也指出,“整合治理也存在问题,整合不等于代替,既要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自治作用,不能让公共部门代替市场主体。”

副中心发展策略:产城人融合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要阐述了对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是北京新的两翼。随着通州功能定位的变化,它的产业定位也在不断调整。过去通州的突出问题是“有城无业”,一串数字可以作证这一问题,2016年,通州区常住人口占全市7.57%,但产业指标却与之远远不匹配,例如通州企业总资产在全市仅占比0.7%,总部企业数仅占1.75%,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占2.91%。

通过系统研究,他归纳了通州产业的七大问题,例如经济规模小,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布局分散,总部经济发展滞后,企业资产积累少,高精尖企业少以及区域统筹力度弱等。通州的职住不平衡,“卧城”现象比较突出。

他认为,要改变现状,通州应走产城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并构建与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精耕细作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即金融商务类产业群、文化旅游类产业群和未来新兴产业群;重点发展金融业、商业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坚持有序进入和退出,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两大平台;还应对通州与廊坊北三县进行统筹规划。

发展高精尖:须避免认知误区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张杰认为,当前首都经济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可依靠智能制造和集成创新为主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当前,对于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应避免认知误区。

例如,有观点认为制造产业以及相关拉动的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是造成首都人口过快增长、过度集聚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只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生活型服务业、人力资本密集型生产型服务业以及部分新兴网络型服务业,才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和过度集聚,高精尖产业能够有效持久地减少首都核心区人口压力,调节人口合理分布。

还有人认为,“双控”三红线会从根本上束缚甚至阻碍首都经济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张杰认为恰恰相反,这些要求能够为打造高精尖产业提供高端要素的吸收集聚机会。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北京推进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可以不借助或依附于本地区内任何形式的制造业体系等。张杰说,打造全国科创中心和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完全具备地理区位上的可分割性。

他还强调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是维持首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物质基础。

他 山 之 石

华盛顿: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在成为首都之前,已成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前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介绍,这是一座新建的首都特区,在一开始就经过精设计和规划,城市的很多理念和想法都源自法国的哲学家,希望在建筑上能够保持平衡和对称。安东尼还透露,他们希望华盛顿特区能否独立于一些政治纷争,所以城市是自己自治的区域,城市内部治理结构去政治化。

东京:

东京都前副知事、明治大学教授青山佾介绍,东京的人口密集,经济一直非常活跃,目前东京还在逐渐向外扩展,大东京地区将越来越大。便捷的道路运输对于大城市非常重要,东京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地铁、高速公路等非常发达。

他说,当前日本的城市治理已经从城市的规划,转向更加全面的、更加智慧的发展,现在更多虑的是如何采用综合的方式,把市民福利、教育、经济和环境发展结合在一起。


编辑: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