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5 06:58
秋天,北京最美的季节,最适合游山玩水。
不用走远,北京周边就有不少好去处,卢沟桥赏月怀古,昆明湖摇楫泛舟,百花山登高望远……
而等等这些景致都和一条河有极大关联,那就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
△永定河碧波逐流绿树成荫/2018年图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全长700多公里,两条支脉从晋蒙奔涌而来,在河北官厅汇集,穿越京津入海,是流经北京境内最大的河流。
这条河,串联着北京的城市生态,山水林湖尽在其中,长河流淌,青山秀水的画卷也渐次铺展。
△昆明湖“金光穿孔”/2017年图
不过,永定河过去可不是这么美,新中国成立至今,这条河更经历了从水草丰茂到干涸枯竭再到重焕生机的好一番曲折。
如今,翻开老报纸,泛黄的铅字、斑驳的照片记录着永定河的涨落与变迁,也勾勒出北京生态建设的清晰脉络。
△ 永定河门城湖畔的永定楼/2018年图
1.大兴水利
历史上的永定河,是条害河。因河道横决泛滥,摇摆不定,迁徙无常,在北京地区留下许多故道,曾被称为无定河。
为根治永定河水患和开发永定河水利,1951年,我国开始兴建官厅水库(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库)。
有了官厅水库,人们心里了也有了底气。
△195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4版
官厅水库建成之后,永定河沿线相关防洪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患渐远。
但是从许多老报道中,我们也时常能读到“征服”“驯顺”这样的字眼,当时面对自然人们多还是一种对抗姿态,也常常走上过度开发的弯路。
以永定河流域为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的桑干河、洋河的干流和粗粗细细的支流上,沿线各省市建起大小水库370个。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八十年代比七十年代降雨仅减少15%,但官厅水库来水却减少50%以上,这也为后来永定河下游断流埋下了隐患。
△ 建设中的官厅水库/1953年图
2.斗治风沙
官厅水库的建成,使永定河水患得到有效控制,但却没办法改变永定河“浑河”的本性。
“以其浊故呼浑河,以其黑故呼卢沟。”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山区坡陡水急,带大量泥沙卵石,冲出山口,含沙量仅次于黄河,故有浑河、小黄河之称。
到了元代,永定河沿岸水土流失加剧。元代建设的大都城,规模宏伟壮丽,所需木材甚多,这些木材都来自永定河流经的西山,西山森林破坏殆尽。即谚云:““大都出,西山兀(秃)。”后来,由于永定河常年泛滥、频频改道,滋生了不少沙地,再加上河流干涸之后河床裸露,永定河便成了北京几大风沙源之一。
△永定河的行洪河床办起了砂石场/1983年图
1979年3月,一篇《风沙紧逼北京城》向世人敲响了北京风沙危害的警钟。
当时的冬春季节,北京周围有五大风沙区,从不同方向往城里“灌沙”,一遇刮风城里就黄沙弥漫,以致家里窗户不严的就满屋尘土,姑娘们上街时大多用纱巾把头整个包起来。
“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告引发了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普通百姓对北京生态的关注。
△1979年3月2日,《北京日报》4版
此后,以护卫首都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工程大规模展开,北京集中力量治理南口、康庄、永定河、大沙河、潮白河五大风沙危害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报道显示:“三北”防护林体系造林面积已达一亿零五百多万亩,保存面积达五千五百多万亩。约一亿亩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许多过去常年遭受风沙威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
△1987年9月23日,《北京日报》头版
风沙少了,但永定河的水土流失状况改观甚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气候变化、雨量减少,再加上沿线城市扩张、过度开发,本就脆弱的永定河一“病”不起,流经北京的永定河常年断流。尤其是处于下游的卢沟桥一带,基本干涸。
由于缺少了“近水”这一重要因素,历史上的“卢沟晓月”景观也一度消失了,“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也成了“卢沟桥下无流水,晓月坠入沙石坑”。
△卢沟桥旧照/1987年图
3.治理污染
北京日报1980年的一篇报道中写道,“现在官厅水库水质又趋恶化,永定河引水渠水质已属轻度污染。”
△1980年9月19日,《北京日报》3版
彼时,随着工业发展,全国各地水资源污染都在加剧,横跨多省市的永定河更不例外。到了1997年,由于其上游污染严重,永定河退出北京饮用水供水系统。
此后,北京以及永定河沿线省市都在为改善永定河水质努力。2005年,官厅水库水质“近10年首次出现明显好转”。
△1987年9月23日,《北京日报》头版
到了2008年,“永定河下游的三家店水库水质达到二至三类水标准,标志着永定河重新成为京城饮用水水源地。”
△夕阳下的三家店水库/2006年图
2010年,北京启动永定河“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利用调水等水利手段广开水源,使18.4公里的河段变成了“有水的河”,恢复了“卢沟晓月”等一批沿河景观。
△卢沟晓月/2014年图
现如今,国家层面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业已公布。
永定河治理不再是见简单的防汛、斗沙、治污,而是整个流域生态的综合治理与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秉持着“跳出北京发展北京”的理念,与津冀晋蒙等省市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反哺“母亲河”,努力为全国流域治理贡献“永定河样本”。
△永定河落坡岭水库。
从永定河的治理中,我们不难读出,北京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生态治理方式的革新,以及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
北京森林覆盖率43%,森林蓄积量达到1748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平方米;
全市1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1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3%;
北京已建成31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12平方公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时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北京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的步伐也迈得越来越扎实坚定。
应天则,合人理。
注重涵养水源,一条大河才能绵延永续。永定河的涨落兴衰,又一次警示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丽中国才会青山绿水、生机盎然。
历史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图文数据库、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