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救助寻亲持续发力 助离家十六载男子“回家”
2021-06-09 22: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饱受思念后的拥抱、如泉涌的泪水,以及千言万语化成的一句“终于找到你”,都无法表达亲人离散多年“久别重逢”的激动。

近日,离家16年的京籍男子宋文龙(化名)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人。

2005年11月6日,宋文龙由本市朝阳区王四营派出所送往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救治,后于2018年9月29日转入京外救助托养机构——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入院后,寻亲问询工作持续进行,却始终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正中对这个一口京腔的男子一直十分关注,“他肯定是北京周边的人,咱们以北京为中心点,重点展开寻亲步伐。”

今年4月以来,张正中带领寻亲专班持续加大深度问询力度,他数次与宋文龙软磨硬泡,每次去托养机构都耐心地陪他聊天,渐渐收集到一些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随着宋文龙身体逐渐康复,能回忆起的有价值的信息日渐增多,能提起父母亲的名字,自述自己叫李建明,有一个姐姐叫李建红,还模糊提出自己是北京人,家住上龙小区。于是,张正中从这些信息入手,从网上查询到上龙西里小区隶属于北京,于是更加肯定他就是在北京生活时间很长的人,随即重置头条推送地,进行精准推送。

头条爱心警官结合宋文龙提供的家人信息进行户籍查询和人像比对,终于在几百个名字和上百张照片里,发现了与宋文龙相似的家人信息。之后,张正中在朝阳救助管理站以及居委会的协调和帮助下,进一步核实了宋文龙的信息,并联系到了他的哥哥李建国和姐姐李建红。

6月2日,宋文龙的哥哥姐姐怀着急切的心情驱车5个小时赶到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见面的刹那,兄妹三人紧紧相拥,泪如雨下,时隔16年,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我们找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数次到通州河寻觅,均未得到任何消息。现在,见到弟弟平安站在自己面前都不敢相信,感谢民政救助、感谢北京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感谢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我们将尽快为弟弟办理恢复户籍等手续后,再接回北京。”宋文龙的哥哥说。

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赵书阁为家属办理了接领手续。他表示,目前本市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寻亲工作进入瓶颈阶段,难度越来越大,但是中心将继续秉持“救助千万条,回家第一条”的工作理念,继续矢志不移加大寻亲力度,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更多受助人员及早返乡回家,同时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回归稳固工作,协助家属办妥相关手续,落实安置保障措施。

此外,6月2日当天,患有精神残疾在京滞留18年的杜正华(化名),在救助寻亲专班的努力下,最终通过头条寻亲的方式,成功找到哥哥,认亲后于当天下午同哥哥一起踏上了返回甘肃老家的列车。

今年以来,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寻亲专班在综合运用DNA比对、人脸识别、人工问询、“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寻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取试送、聘请专家问询、口音辨识、挖掘历史信息链等方法,共帮助21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其中包括市级精神病人13人,区级智力障碍8人;10年以上10人,5至10年10人,受助时间最长达17年8个月,平均救助时间10年1个月。本市长期滞留人员由2018年初的2100人降为目前的1009人,创历史新低。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可馨

编辑:刘佳


作者: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