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前三季度引进879个“京”字号重点项目落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通讯员 高磊

2020-10-29 11:25 语音播报


城事

今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落地,推进京津两地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879个,协议投资额2166亿元。

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

天津滨海新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承载地,着力打造首都溢出功能重要承接地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标志区,并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记者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获悉,今年前9个月,园区新增注册企业441家,注册资本金99.1亿元。其中,引进北京企业占到五分之一。园区自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注册企业已达1884家,注册资本金235.2亿元。华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轻松筹、中合投大健康、菲尔茨人工智能、英中石墨烯、西贝电商平台、北京蓝星清洗总部等重点项目陆续落户园区。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重要平台之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构筑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业高地,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创新要素。截至目前,科技园已建成65万平方米办公载体,与北京中关村合作9万平方米载体,共同打造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并与进驻企业成立联合党委,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协同发展。

为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生态、引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产业,滨海新区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确实落地,制定出台《滨海新区落实〈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相关企业职工教育、医疗、投融资、购房、落户等新政策落地,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是政策的受益者。“科芯从北京中关村到滨海-中关村得到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滨海-中关村给我们很大支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让我们心无旁骛创新发展。”总经理胡建龙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口都是新政策的受益者,从北京到天津通过“海河英才”落户到了滨海新区,园区的利好政策帮助自己的女儿今年也顺利入学,成为新的滨海新区人。

着力推进“五个协同”

滨海新区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着力推进“五个协同”,并取得显著进展。

推进产业转移协同。滨海新区推进中沙新材料园项目、华电集团南港热电工程项目、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基地项目、中电建集团新能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等北京大项目落户。推进科技创新协同。滨海新区建立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合作机制,引进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联合组建“京津冀技术转移联盟”和“京津冀大院大所联盟”。争取京津企业技术中心转移合作政策落地,对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注册成立新公司,符合条件即可直接认定为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协同。中国核工业大学、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清华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校落户。引进中核滨海质子治疗示范中心、中心商务区国际医院等项目,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天津第五中心医院。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建临港实验小学,与北大附中合作提升新区智力资源和教育支撑,与北师大附中共同建设十二年制学校。推进生态环保协同。与河北沧州签订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突出问题联合执法和问题转办。与唐山市汉沽农场管委会、北京市清河农场办事处和天津市宁河区等部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络员制度。在滨海新区与河北省入境河道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入境水质变化情况。推进交通领域协同。积极消除高速公路内外衔接瓶颈,津歧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绿化迁移已完成90%,津石高速路加快建设,绕城高速已实现全线通车。

释放招商引资“强磁场”效应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通过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实现招商引资良好局面。

利用制造业发展基础良好优势,滨海新区以龙头企业和补链项目为重点,瞄准北京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着力引进北京的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等产业向滨海新区转移,构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同时加大网上招商力度,采用“屏对屏”“线上”等沟通方式开展“云洽谈”,积极开展“云签约”活动,拓展招商“云平台”。立足发挥载体作用,抓好平台招商。高水平建设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台。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五大平台作用,精准对接北京优质资源,加大科创资源引育力度,引进一批高质量企业。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加快推进京津两地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聚集,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