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管中心:疫情发生以来,市属医院收治全市84%确诊患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2021-02-27 14:52 语音播报


热点

北京市属医院收治全市84%新冠肺炎患者,14家医院17个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20家市属医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2月26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盘点了市医院管理中心系统2020年主要成果。

市属医院收治全市84%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2020年1月19日地坛医院报告本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后,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第一时间建立防控领导体系,部署中心机关和22家市属医院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统筹协调各方,用40天时间完成了地坛、佑安、小汤山3家定点医院应急病区新建、改造及设施设备安装。组建19+N重症救治专家组,每日会诊巡查,“一人一策”做好重症救治。从各医院抽调1839名医务人员支援地坛、佑安、小汤山定点医院,组建138人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

外防输入阶段,地坛医院紧急承接境外高风险人员筛查,顶住巨大压力短期内完成筛查3092人。时隔17年后再次启用小汤山医院,承担境外来京人员筛查和确诊患者收治,累计筛查2175人,确诊54人,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宣武医院第一时间确诊首例患者,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地坛医院24小时内腾空全院病房,中心从各医院再次选派105人紧急驰援地坛,集中全市最优秀的专家参与救治,创造了零感染零病亡的不凡战绩。

为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要求,各医院增设备、加人力,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积极支援社区筛查。进入冬春季国内多地发生零星散发和聚集性疫情后,迅速启动平急结合应急换挡,全面开展人员排查,有效发挥哨点作用,严格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理,强化预检分诊、筛查、院感防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全力保障医疗安全,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天坛、长庚、佑安医院派出核酸检测队伍援助河北。

疫情发生以来,市属三家定点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867名,占全市84%,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125名,占全市93%。

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市医院管理中心仅用5个多月时间组织实施了14家医院17个发热门诊“一院一策”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改造后发热诊室、隔离病床、日接诊能力分别由40、94、2600增加到97间、223个、7400人次,诊治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分级响应床位储备机制,组建市、院两级应急医疗救治力量,完成12家市级检测基地和1家国家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每家基地检测能力达1万管/日。开展分层次、场景导入式培训和综合演练,2.8万名医务人员参加在线学习。

及时调整预算,多方争取资金,为医院争取财政追加资金和亚投行贷款等共计32亿元,协调防护物资调拨333万余件,紧急论证防疫设备1.3万台套,积极推进中关村创新设备示范应用,抗疫资金使用规范性和绩效性得到亚投行专家充分肯定。

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在检测试剂、药品、人工智能和诊疗方案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动AI+CT应用,为抗疫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北京中医医院和地坛医院的三个品种通过审批成为院内制剂。

紧盯院感防控不放松,制定140条台账,以处包院、明察暗访对各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不间断检查。

积极制定专家共识,调整细化诊疗流程,努力复工复产,满足各类患者正常诊疗需求。到年底时,市属医院门诊量已恢复至同期的96%。

20家市属医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

市医院管理中心出台了10项措施深化便民服务,推进各医院积极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扩展京医通分时段预约、线上检查结果查看和退号候补机制,号源利用率提高8%。20家医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累计在线服务12万人次。规范多渠道支付,方便患者缴费。开展重点病种评价,强化病历管理,加强质量效率评价。加强处方点评、重点药品监测和住院患者用药指导,配置智能化药房,强化麻精药品管理。

推进急诊分级就诊,畅通绿色通道,急诊收治同比增加17%。建立急诊医联体,缓解急诊“出口”拥堵,10家医院与46家基层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转诊患者6367人次。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慢病专家团队服务试点初见成效。

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多家医院与北三县签订协议。通过“组团式援助”“以院包科”等形式落实援藏援疆等健康扶贫任务,加快推进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项目。积极回应患者诉求,市属医院“接诉即办”平均响应率100%,解决率83%,满意率87%。

16个疏解提升医疗资源均衡发展项目加速推进

市医院管理中心编制了医院章程指导范本,22家医院全部完成章程制定或修订。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节约药费约5亿元。加强耗材管理,推进国产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连续第4年实现综合能耗绝对值下降。开展医用胶片、留置针等集中议价,预计节约采购资金2.2亿元。

编制《市属医院规划管理办法》,完成“十三五”规划评估,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疏解提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同仁亦庄院区扩建项目顺利开诊,世纪坛急诊急救综合楼、朝阳东院、友谊顺义院区项目实现结构封顶,积水潭回龙观扩建、口腔迁建、安贞通州北区、长庚二期、友谊通州二期、回龙观科研教学康复楼完成土护降施工,胸科医院危房改建开工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完成设计优化。儿童新院区完成项目建议书编报,中医、安定新院区项目取得初步选址成果。雄安新区“交钥匙”建设综合医院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研究型创新型平安型医院建设成效明显

市医院管理中心支持天坛等6家医院开展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开展科技创新重大措施评审和指数评价。对儿科、消化内科协同发展中心中期评估,并做好扩大试点准备。支持国家医学中心申报和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院、应用中心建设,4家医院获批第二批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积水潭医院获批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此前布局的科技创新工作效果逐步显现,2020年全年科技创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加3.05亿元,增速43.31%。落实《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为医院增配安检门118台、安检机102台,建立涉医安全事件多部门联动和分级处置机制。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16次安全检查,对737条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等级评定,建立常态化巡检机制。8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