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干部,尕真切!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周经纬 逸然

2020-09-29 10:44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长安街知事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这是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台词,郭勇很喜欢这句话。

郭勇是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2019年8月,他随北京第四批援青团队来到玉树,任州卫健委副主任、州人民医院院长。高原上地广人稀、医疗资源匮乏,看到许多农牧民就医困难、深受病痛折磨,这个40多岁的汉子数次潸然泪下。

在走访哈秀乡的建档立卡户时,郭勇遇见一个叫尕松达杰的3岁男童。他出生后身体就很弱,嘴唇青紫,经常感冒发烧,令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

虽然是骨科大夫,但凭医生的职业敏感,郭勇一眼就看出小尕松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是高原上的常见病,发病率比平原地区高三至五倍。他掏出听诊器贴紧孩子的胸口,果然听见了杂音。

在州人民医院做完彩超发现,小尕松的心脏有7毫米的室间隔缺损。“对这种病来说,最佳治疗时期就是3岁。”郭勇立即联系北京儿童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后来决定在青海省高心所(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给小尕松做修补手术,费用全免。

手术当天,郭勇要从西宁飞回玉树。趁着登机前的几个小时,他买了一辆玩具小汽车去高心所,正碰上小尕松害怕大哭、不肯做手术,家人也有所动摇,想打退堂鼓。

“小尕松可真是个康巴汉子,哭起来震天响地。”郭勇抱着孩子,哄了好一会儿,最后把他抱进了手术室。

回到玉树,飞机一落地,郭勇收到主刀医生发来的微信:“手术成功,缺损完全修补好了!”他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一个月后再见小尕松,孩子长高了、长胖了,他的父母拉着郭勇的手,一个劲地说:“尕真切、尕真切……(藏语谢谢)”

郭勇(右三)与小尕松(右二)一家

小尕松的事例令许多牧民认识到先心病的危害性,也促使郭勇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他和北京援青指挥部的同志们合作,依托北京与青海间建立的远程协作医疗系统,对玉树患有先心病的儿童开展筛查。今年8月初,首批20名儿童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免费手术。8月18日,孩子们回到了玉树,正活泼健康地成长着。

“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救了一个家庭,挖除他们的穷根。未来我们要扩大筛查规模,把有意愿、符合手术条件的孩子分批送到北京,免费施行手术。作为一名援青医生,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幸福。”郭勇笑着说。

送病人到北京毕竟要耗费很大成本,怎么才能把北京的医生、医术请到玉树来呢?郭勇认为,远程医疗是解决高原偏远地区医疗落后现状的一把金钥匙。他要求州人民医院大力开展远程医疗,目前已经完成与玉树五县一市医院远程心电、远程放射会诊,并覆盖到巴塘、隆宝等乡镇卫生院。

郭勇还推动了家庭医生服务包入户工作: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们下乡时,用平板电脑入户拍照、录入电子病历,之后上传到系统中。这样,无论是玉树州人民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还是北京的各个对口医院,都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身体情况,并对症下药。记者在哈秀乡卫生院看到,已经有5000多人录入了电子病历,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小尕松的电子病历

援青三年,郭勇给自己定了一个“三清零”的目标——完成先心病儿童患者“清零”、包虫病患者“清零”、临床岗位非执业医师“清零”。

“作为医生,用个人的医术只能帮助有限的病人。来到玉树后,我做的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是玉树给了我作为医者的第二次生命。”怀着这样的想法,郭勇把微信名改成“感恩玉树”,他学藏语、吃藏餐、跳藏舞、唱藏歌,完全融入了高原。

“恩人就是亲人,北京人就是家乡人。长相依,创奇迹,共建美好家园……”采访结束时,郭勇唱起一首他参与创作的歌曲《永远的亲人》,歌声传出窗外,飘扬在草原上。


编辑:郭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